【投資診聊室】降息延遲,是否要停止投資美債,轉投市值型ETF?

不論是股海老手或是投資小白,面對詭譎多變的股票市場總是會有許多實務上的疑難雜症,卻沒辦法靠自己查詢到解答,Yahoo奇摩股市每周定期「海巡」新聞留言區、Ptt、Dcard等投資社群,挖掘投資人實際遇到的投資盲點,並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診「聊」,也歡迎讀者們於文章留言區留下你的疑問,就有機會得到詳盡的解答!

本周【投資診聊室】要解答的是來自網友疑問:降息延遲,是否要停美債轉市值型?

網友自述:已經陸續建倉投資債券快一年,但因降息延遲,短期來看美國20年期公債殖利率還會在高檔徘徊一段時間,此時是否應該轉換投資方向,不再繼續加碼債券,改以投資市值型ETF為主,如富邦台灣50(006208)、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等,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率?

觀察下圖,可以發現美國2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2020年疫情以來一路上漲;而指標性的債券ETF「元大美債20年(00679B)」的股價,則一路下探至今。

美國20年期公債殖利率過去一年來,都維持在4%以上,如網友所言,在聯準會未鬆口降息的前提下,美債殖利率還會維持在高檔震盪一段時間。那麼,為何債市遲遲未有反轉跡象呢?

美國2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目前仍維持高檔震盪區間,代表債券價格尚未有反彈跡象。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美國2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目前仍維持高檔震盪區間,代表債券價格尚未有反彈跡象。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是最直接影響債券價格與殖利率的關鍵因素。原先市場預測,聯準會會在2024年啟動「降息循環」,因此在2023年,市場上興起了一波債券投資熱潮,投資人期望能在債券低點時卡位建倉,待聯準會開始降息時,能賺到債券價格反彈的價差。

廣告

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投資債券儼然成為送分題。不過,時序走到2024年中,聯準會仍沒有鬆口降息時間表,甚至不排除今年再加息的可能性!

聯準會降息時間表一延再延,不脱三個關鍵字:戰爭、油價與通膨。

美國通膨自2023以來雖有減緩趨勢,但2024年又爆發了中東地區的戰事,推升了油價與原物料價格,又進一步壓抑了通膨降溫的速度。

可以說,只要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沒有降到2%的目標,聯準會就無法放心降息,期待債券價格反彈的投資人還得再等等了。

網友提及:是否要停止建立債券部位,轉投市值型ETF,那麼市值型ETF在2024年表現又是如何呢?

市值型ETF的走勢與大盤表現連動,可以看到,台灣加權指數自2024年至今漲了逾3000點,漲幅近20%。

台灣加權指數今年迄今漲幅近20%。圖表來源:Yahoo Finance
台灣加權指數今年迄今漲幅近20%。圖表來源:Yahoo Finance

不只台股表現強強滾,美股、亞股股市多呈現多頭走勢:美國納斯達克指數2024年迄今漲幅約13%、道瓊工業指數漲幅約6%、標普500指數漲幅約11%、日經指數漲幅約16%。

相比之下,債市的表現就相形失色。

股與債,可以分別看作「積極型」與「抵禦型」投資。在牛市時,持有股票,可以加速投資效益;當股市慘澹時,債券可以提供相對穩健的利息收入,持有債券可以降低資產波動的幅度。

因此,保持適當的股債配置比例,是較為低風險的做法,如此一來,不管股市、債市如何波動,資產波動的情形,會比單獨重壓於於股市或債市來得穩健。

回到本文網友的問題:以目前市況而言,當景氣來到大多頭時代,確實可以適度降低債券部位,將資金挪至股市,加速資金輪動與投資效率。如果對個股操作沒有信心,投資市值型ETF,與大盤績效連動,亦是穩健的做法。

延伸閱讀》【投資診聊室】等待降息「卡位」債券ETF 領股利再賺價差!是好的投資策略嗎?

延伸閱讀》Fed「最鷹」官員放話:通膨若保持高點「不排除加息」

歡迎加入【Yahoo理財】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