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凱-KY發表三款新IP次世代電池,明年展開授權,最快2027年貢獻業績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磷酸系鋰電材料與鋰智財服務商立凱-KY(5227)今天舉行新產品發布會,宣佈推出3款新IP包裹與實體產品,分別是面向電動車市場的高密度磷酸鐵鋰(LFP)、磷酸鐵錳鋰(LMFP)與面向半固態電池市場的新型磷酸鐵鋰。董事長張聖時指出,立凱電透過現有資源朝其他電池材料發展,新推出的次世代電池已有部份完成試產,2024年開始向客戶進行授權,預計最快在2027年開始貢獻業績。此外,立凱電也透過現有資源朝其他電子材料發展,在其打造的IP平台上幫更多歐美、印度客戶找到更多鋰電池技術,包括已切入的負極材料的量產技術與電解質改善,這些關鍵材料也將與合作夥伴一起申請專利。
張聖時指出,鋰離子電池過去以高能量的三元材料為各家廠商投入重點,但三元正極材料的主成分如鎳與鈷成本過高、產地過度集中等壓力,加上特斯拉大舉採用LFP作為其電動車Model 3電池為主要材料,使得近年來正極材料供應出現改變,紛紛轉向對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安全性更高的LFP,推升LFP的需求大增。
張聖時進一步指出,為滿足不同終端車廠或電池廠客戶的應用與電池工藝需求,推出專用正極材料,預期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達到增加電動車行駛里程數與達到降低原材料成本目標,發布的磷酸鐵錳鋰因材料密度可增加10-15%,目前客戶端應用方向可分為單用或與三元材料混用。
張聖時指出,立凱電過去專注在正極材料的發展,電池材料中也以正極材料占電池的成本比重最高,但一顆電池不僅只有正極材料,還有負極材料、電解液、隔離膜及其他材料,這些都是立凱電可以發展的機會。
立凱電今天發布3款新款IP分別是面向電動車市場的高密度磷酸鐵鋰、磷酸鐵錳鋰與面向半固態電池市場的新型磷酸鐵鋰,產品即將送交終端客戶驗證,驗證完成後,立凱電向授權俱樂部各授權客戶轉移IP包裹(專利與量產參數),在當地製造,向終端客戶提供實體產品。
張聖時指出,立凱電不僅把現有技術交給客戶認證、再授權給當地公司,同時也積極研發新技術並改善量產技術,包括已切入的負極材料的量產技術及電解質的改善,也將關鍵材料申請專利,而新產品都在既有產線上生產,但可以優化及降低成本,其中高密度磷酸鐵鋰的厚極板電池已完成試產,磷酸鐵錳鋰也會在年底進入試產,2024年將開始向客戶進行授權,並協助被授權客戶量產,預計最快在2027年開始貢獻業績。
隨著各大車廠與電池廠客戶不斷開發更先進的電池工藝,以增加電池能量密度,並降低生產與原料成本,克服磷酸鐵鋰材料先天在能量密度上之缺點,立凱將目前磷酸系正極材料發展的主要方向大致分為提高磷酸鐵鋰極板壓實密度、厚電極電池技術、半固態(黏土型)電池技術、磷酸錳鐵鋰(LMFP)高電壓材料導入。
發展時程規劃上,張聖時指出,提高磷酸鐵鋰極板壓實密度部份,預計2024年導入試產;厚電極電池技術是另一種提昇LFP電池能量密度的方式,嘗試在有限空間內放入更多LFP正極材料,已於2023年完成試產,並已送樣給車廠客戶進行驗證中;半固態(黏土型)電池技術部份,立凱電與24M從2014年起即開始合作開發此材料,目前已導入量產;磷酸錳鐵鋰(LMFP)高電壓材料導入是藉由自有雙層碳包覆專利,結合自有前驅體製程進行開發,目前已完成實驗室開發以及客戶送樣驗證,預計2023年年底啟動產線試產,未來配合客戶進行下一階段的試產產品驗證。
立凱電研發經理黃安鋒指出,不管電池怎麼由液態逐漸轉變成固態,唯一不能取代就是正極材料,而立凱電2005年在台灣成立至今,18年專注在鋰電池正極材料,是中國以外少數擁有完整LFP鋰電池材料製造技術與專利公司之一,目前已成功授權挪威Freyr、美國ICL及澳洲Avenira等三家廠商,並拓展歐洲、美國、印太市場,各客戶終端應用涵蓋儲能、電動車、電動貨卡車及固態電池等領域,部分客戶量產規模也開始擴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