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成交金額不含盤後定價、零股、鉅額、拍賣及標購
華碩 個股留言板
品牌大廠華碩 (2357-TW) 今 (22) 日表示,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為有效掌握關鍵技術人才、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宣布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共同推動國際人才計畫,將以提撥經費設置獎助學金、提供企業訓練、實習與正職職缺的方式。
品牌大廠華碩 (2357-TW) 今 (22) 日宣布,旗下 ROG 玩家共和國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 首度發表的 Swift OLED PG27AQDM,即日起將在台搶先開放預購。
日 期:2023年03月16日公司名稱:華碩(2357)主 旨:華碩受邀參加BofA Securities舉辦之2023 APAC TMT Conference發言人:吳長榮說 明:符合條款第四條第XX款:12事實發生日:112/03/161.召開法人說明會之日期:112/03/162.召開法人說明會之時間:15 時 00 分3.召開法人說明會之地點:台北君悅飯店(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4.法人說明會擇要訊息:向法人說明產業狀況與本公司經營績效5.其他應敘明事項:無完整財務業務資訊請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法人說明會一覽表或法說會項目下查閱。
【時報-台北電】華碩(2357)3月16日受邀參加BofA Securities舉辦之2023 APAC TMT Conference,地點位於台北君悅飯店(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屆時向法人說明產業狀況與公司經營績效。(編輯:廖小蕎)
歷經1月的出貨低點後,全球前五大非蘋陣營筆電品牌廠在部分市場通路回補庫存需求拉抬下,2月出貨動能估有約17%的月增力道,包括聯想及宏碁(2353)、華碩(2357)等業者皆同步回溫。研調單位並預期3月新品效益進一步挹注下,將續有15%的月增長。
電感廠臺慶科(3357)宣布以每股58元、溢價13.95%幅度,公開收購鈺邦(6449)19.11%至28.1%股權,與華新科集團、華碩旗下的華誠創投,並列為鈺邦大股東,未來鈺邦經營權走向成關注焦點。
2022年含括日本、中國等亞太地區之PC市場出貨總量如預期衰退,依研調機構IDC最新統調指出,該區出貨量近1.06億台、年減11.6%,預估2023年還將再以7.6%年減幅下滑至不到9,850萬台。至於五大品牌廠中,僅華碩2022年仍維持出貨增長,在該區市占亦提升逾1個百分點。
隨著疫情紅利退燒,2022年傳統PC市場在亞太區域出貨衰退年減11.6%,出貨量約1.06億台,IDC「全球個人運算設備追蹤季報」最新研究預期,2023年PC出貨量將再衰退7.6%,庫存調整、需求滿足,經濟壓力也將在上半年持續對PC銷售產生負面影響。
品牌大廠華碩 (2357-TW) 去年第四季單季由盈轉虧,震驚市場,展望今年,由於整體個人電腦 (PC) 需求低迷且總經不確定性大,估首季營收將季減 15%,但營運可望落底、第二季營收則看增 1 成,但示警上半年營益率依舊有壓。
【時報-台北電】新一代CPU平台主力新品近一季間帶動的出貨效益及傳統旺季加持下,除華碩(2357)、技嘉(2376)主板業務持穩、單月營收雙雙月增,微星(2377)2月營收亦較上月增溫、回到同期高點,另主板業務回升至五成以上的映泰(2399)及華擎(3515)該月營收亦同步衝高。 其中微星2月合併營收月增7.26%、以141.11億元來到同期次高,年減5.1%,映泰該月營收則是年、月雙增,以2.37億元站上近一年來單月新高,月增幅2.84%、並較去年同期增長18.46%。 至於華擎2月合併營收雖月減7.45%、來到13.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32%、站歷年同期新高。 累計微星和華擎今年前兩個月合併營收,分別達272.67億元及27.5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2.66%、20.83%,不過皆有歷年來同期第三高、明顯優於疫情前的表現。映泰前兩個月之累計營收則為4.67億元,年減幅收斂至5.15%。 在經歷近一年的調整期後,業者多預期整體主板市況已逐步回到正常淡旺季走勢,今年第一季並將維穩與去年第四季相當以上的水位。 惟第二季即將進入淡季,加上後續的三個季度恐難看到大砲型的主力新品、多
新一代CPU平台主力新品近一季間帶動的出貨效益及傳統旺季加持下,除華碩(2357)、技嘉(2376)主板業務持穩、單月營收雙雙月增,微星(2377)2月營收亦較上月增溫、回到同期高點,另主板業務回升至五成以上的映泰(2399)及華擎(3515)該月營收亦同步衝高。
【時報-台北電】華碩(2357)10日盤後發布上季財報並舉行法說會,交出去年第四季營益率轉負、稅後淨損38.23億元、每股虧損5.1元的成績,同時釋出對今年上半年獲利難轉正的相對悲觀展望。惟隨著庫存水位大幅降低,並持續拉升新品出貨比重,華碩預期下半年營收、獲利可望回到成長正軌。華碩去年度稅後每股純益收斂至19.8元,董事會擬將配發每股15元的現金股利,配息率達76%。 投信法人近月來多站買方、加碼華碩持股,10日外資法人亦轉站買方,進一步拉升其股價收在293元的近五個月來高點,周漲幅3.17%。(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翁毓嵐)
華碩(2357)10日盤後發布上季財報並舉行法說會,交出去年第四季營益率轉負、稅後淨損38.23億元、每股虧損5.1元的成績,同時釋出對今年上半年獲利難轉正的相對悲觀展望。惟隨著庫存水位大幅降低,並持續拉升新品出貨比重,華碩預期下半年營收、獲利可望回到成長正軌。華碩去年度稅後每股純益收斂至19.8元,董事會擬將配發每股15元的現金股利,配息率達76%。
【時報-台北電】華碩(2357)10日舉行法說,去年第四季交出單季虧掉半個股本的成績單,令市場大感意外,高階主管向投資人致十二萬分歉意,強調這是華碩在整個經營歷程上短期面臨的異常狀態,但也坦言今年上半年處於產業壓力下,單季出現虧損的逆境尚難擺脫,要等下半年營收、獲利才有機會拚回正數。 華碩去年第四季因PC終端需求急凍,通路促銷結果不若預期、致經濟規模未達效益,放大銷售折讓帶來的營業費用增加影響,直接衝擊獲利,導致單季營業淨損49.72億、稅後淨損38.23億,每股稅後虧損5.1元。惟全年度華碩仍穩住每股賺19.8元的表現,董事會並決議擬將以76%的配息率,發放每股15元現金股利。 做為指標性的品牌大廠,華碩反映整體PC產業的悲觀市況,也讓供應鏈前景蒙上陰影。華碩預計,隨著終端需求持續向下探底,通路端拉貨動能亦因過度保守而縮手,將致PC產業在第一季跌至更深谷底,華碩首季營收估將季減約15%。 受到營收規模收斂,加上通路促銷費用和銷售折價等不利影響,華碩第一季仍將遭逢壓力,但虧損將明顯收斂,第二季仍可能有小幅虧損、或營業淨損的情況,這恐將是華碩IPO掛牌以來面臨的最長連續虧損期。 在歷經過
華碩10日舉行法說,去年第四季交出單季虧掉半個股本的成績單,令市場大感意外,高階主管向投資人致十二萬分歉意,強調這是華碩在整個經營歷程上短期面臨的異常狀態,但也坦言今年上半年處於產業壓力下,單季出現虧損的逆境尚難擺脫,要等下半年營收、獲利才有機會拚回正數。
華碩 (2357-TW) 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今 (10) 日表示,估恢復健康水位仍要到今年第二季底,因此華碩上半年仍設定庫存降低 100-200 億元的目標。
受到去年第四季整體PC市況持續低迷,產品促銷動能不如預期,加上年底庫存去化壓力增至高峰,華碩單季三率三降、營運轉虧,其中毛利率下滑至剩個位數、為8.2%,營益率由正轉負為-4.2%,單季稅前虧損39.37億元,稅後淨損38.23億元,稅後每股虧損5.1元。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3年3月10日電)電腦品牌廠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今天透露,華碩在手機投入非常早,過去多年累積不少核心IP(智慧財產權),近期透過專利授權方式與大廠簽署合作案,收取權利金,未來3年授權金收入有機會超過新台幣30億元。去年第4季個人電腦(PC)終端需求急速惡化,華碩營收規模縮減且促銷費用增加,單季由盈轉虧,稅後虧損達新台幣38.23億元,每股大虧5.1元;累計2022全年每股盈餘19.8元。華碩董事會決議通過每股現金股利15元,配發率約76%。許先越今天出席法人說明會表示,2023年整體大環境欠佳,市調機構大多預估PC市場將負成長,可能衰退約10%,主要因為近期消費信心低迷。今年對華碩團隊絕對是非常大的挑戰,面對艱困環境,需要有好的企業文化,才能帶領整個企業突破重圍。針對手機事業表現,許先越指出,去年業界整體手機出貨量都下修,市場沒有很熱,華碩手機2021年出貨約80萬支,去年降到約60萬支,因為疫情和通貨膨脹造成消費信心低迷。長期而言,許先越仍正向看待電競手機市場,並強調華碩會持續推出新產品,提升出貨規模和品牌價值。以手機部門目前規模來看,要轉盈比
品牌大廠華碩 (2357-TW) 去年第四季單季轉虧,震驚市場,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今 (10) 日在法說會上就先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並強調將深切檢討去年第四季發生的問題,同時擬定改善調整計畫,今年營運也將力拚逐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