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民眾塑化劑超標!6常見喝水方式超NG,吃這蔬菜可助代謝

【蔡經謙報導】塑化劑是一種會隨食物、空氣、皮膚累積在身體內,干擾內分泌系統的環境荷爾蒙,瀚仕功能醫學研究中心統計近3年共3500檢測資料後發現,近4成民眾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之一)都超標,當內分泌系統日積月累受到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所干擾,心血管、代謝、甲狀腺、神經也會受影響,而年紀越小的孩子累積環境荷爾蒙的濃度越快,恐產生性早熟等風險。

綜合樂奕診所、高雄榮總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資料,環境荷爾蒙會囤積在脂肪組織中,而影響荷爾蒙的運作而導致內分泌雜亂紊亂,常見症狀包括:

  • 不孕

  • 月經不規則、經前症候群

  • 乳癌、乳房纖維囊腫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

  • 前列腺癌、精子數量減少

  • 膀胱癌

  • 肥胖

小心塑化劑、環境荷爾蒙吃下肚!醫:6種喝水方式超NG

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廣泛存在於各類日常塑膠用品中,中壢長榮榮醫院指出,該物質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廣,除了塑膠容器、塑膠袋、保鮮膜、泡麵油包等容易經口吃入的產品外,也常在各類有香味的保養化妝品、衛浴用品中作為定香劑使用。

民眾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塑化劑就可能從食物包裝滲出,或在微波、蒸煮、加熱、盛裝油脂量較高的食物時污染食物,各種來源的接觸江總起來相當可觀。

細數塑化劑最容易進入體內的渠道,「喝水」是不容忽視的一環。高雄榮總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拍片分享,人們一天需要攝取2000~3000ml的水分,才能維持人體需求,然而若常透過以下「6大喝水錯誤方式」攝取水分,不僅會喝進毒素,還可能因塑化劑增加罹癌風險:

  • 塑膠杯裝熱水

  • 寶特瓶裝熱水

  • 塑膠水壺裝熱水

  • 塑膠吸管喝熱飲

  • 塑膠袋裝熱湯

  • 塑膠湯匙舀湯。


塑化劑可代謝排出!2應對方式讓身體不受環境荷爾蒙影響

幸好,塑化劑進入人體後仍能透過代謝排除,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指出,人體實驗研究顯示,DEHP(最普遍的塑化劑之一)入人體後,約有一半的量可在12~24小時藉由尿液排出體外,絕大部分可於24~48小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

綜合整合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與立達診所副院長陳俊光的資料,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不讓身體受到塑化劑等環境賀爾蒙影響的最佳方式,就是「減少暴露」環境荷爾蒙並「加速身體代謝」,最基本的具體作法可從食物途徑與生活習慣著手:

減少暴露塑化劑與環境荷爾蒙

  • 養成減塑習慣:盡量使用陶瓷、玻璃、不鏽鋼器皿。

  • 留意紙杯、紙盒:這類物質中的「淋膜」也屬於塑膠製品,建議外出自帶環保杯、便當盒。

  • 勿使用塑膠製品裝熱食:小吃店中常見的塑膠餐具勿裝40度以上高溫熱湯。

  • 少用保鮮膜:肉類、飯菜容易碰到保鮮膜後,令保鮮膜釋出塑化劑。由於塑化劑為脂溶性,建議選用玻璃保鮮盒冷藏。

  • 少吃罐頭食品:罐頭塗層成分多含有雙酚A(常見環境荷爾蒙)。

幫助身體代謝塑化劑與環境荷爾蒙

  • 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幫助代謝塑化劑。

  • 多喝水:提高代謝效率。

  • 維持運動習慣:維持良好代謝機制。此外,環境荷爾蒙多為脂溶性,越胖越容易累積,多運動也可降低脂肪囤積。

  • 加強補充肝臟排毒所需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胺基酸、抗氧化劑、益生菌等,提升肝臟解毒酵素的作用活性與修護肝細胞。

  • 維持腸道健康:避免便秘,讓人體順暢排出毒素。

  • 避免熬夜、注重睡眠品質:護肝。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也分享,一位45歲罹患乳癌的高小姐,在進行「環境荷爾蒙分析」後發現體內的塑化劑超標,經醫師詳細問診,才發現可能是常用的保養品及化妝品潛藏塑化劑,在機及替換相關產品後,指數才逐漸下降,顯示改變生活習慣確實能減少塑化劑暴露、幫助代謝該物質。

菁英診所營養醫學專家、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則曾於臉書專頁為文指出,美妝、保養品中為了讓香味持久添加的定香劑也是塑化劑的成員之一。根據過往研究發現,「擦的」、「皮膚長期接觸的」產品(如乳液、化妝品、唇膏、精油等)更容易讓民眾吸收,建議民眾在挑選保養品時,要留意選擇沒有太過明顯香味的產品。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4成民眾塑化劑超標!6常見喝水方式超NG,吃這蔬菜可助代謝

◤減塑一起做 環保杯這裡挑◢
大容量冰霸杯 超強效保溫推薦
熱銷排名手搖隨行杯 買1送1
星巴克最新杯款 這邊通通有
網推高CP值保溫杯 四季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