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釗盈:CBAM將啟動全球貿易新制 政府和企業提早備戰刻不容緩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與「丹麥商務辦事處」共同舉辦一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與會專家(左起)尼阿斯再生能源暨永續顧問總監黃敬文、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Peter Sand)、安侯碳資源服務副理蘇彥綸、丹佛斯亞太區重工業業務主管王華南、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黃釗盈和台灣碳權研究和服務中心教授王右任。圖/TCDD提供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與「丹麥商務辦事處」共同舉辦一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與會專家(左起)尼阿斯再生能源暨永續顧問總監黃敬文、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Peter Sand)、安侯碳資源服務副理蘇彥綸、丹佛斯亞太區重工業業務主管王華南、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黃釗盈和台灣碳權研究和服務中心教授王右任。圖/TCDD提供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表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全球致力降低碳排放,繼歐盟率先試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和英國也要課徵碳稅日本、澳洲等也將爭相加入,但各國規管產業、申報標準不一、計算碳排方法學不同,勢必會增加台灣企業出口經營成本和危及競爭力,政府和企業提早備戰刻不容緩。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協助台灣企業化解歐盟CBAM帶來的碳焦慮,與「丹麥商務辦事處」在日前共同舉辦一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同時邀請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ojberg)訪台,說明CBAM進程和出口商因應新制的教戰守則,這也是歐盟推出CBAM以來,首位歐盟相關代表訪台與台灣企業面對面溝通。

為協助台灣與歐盟CBAM合作,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畢尚德(Peter Sand)積極促成歐盟執委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ojberg)來台同時也邀請丹麥能源相關企業尼阿斯(NIRAS)和丹佛斯(Danfoss)參加「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向與會台灣企業,說明他們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的解決方案。

黃釗盈表示,歐盟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CBAM申報上路,台灣在今年申報量衝到全球第五,這代表三個意義:一是台灣出口廠商受到的影響,比想像中大。二是台灣對CBAM的參與,算是亞洲國家模範生。德國,在今年預定期限內應繳交的申報不到10%,瑞典應繳交的申報也僅有11%。

廣告

何耶柏(Morten Hojberg)表示,他此次訪台拜會環境部和經濟部國貿局,有助未來台灣與歐盟建立有關CBAM對話窗口,台灣在法令制度面上,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也欲開徵碳費,未來與歐盟有很多合作地方。至於台灣企業關心的在台繳納碳費,出口到歐洲是否可以抵減,原則歐盟會認可,但更多扣抵細節仍待協商確認。

另外,不少是企業近年來熱中購買碳權,然何耶柏(Morten Hojberg)指出,這些是否會納入抵扣歐盟碳稅,目前歐盟還沒有任何具體答案,一切仍有待相法令在明年下半年出爐。

在該研討會中,安侯碳資源服務副理蘇彥綸指出,CBAM目前還在試行,但對歐出口的台商都要依照歐盟規定繳交CBAM申報資料,有關碳排申報在試辦期,可以委由進口商申報,還可以設定預設值,若有申報不實,歐盟會處罰進口商。他說,2026年開始核發CBAM憑證,開徵碳費,雖然目前歐盟對進口商有給予碳排的免費配額,但這免費額度是逐年遞減,2034年降為零,取而代之是開徵碳費,這將是對歐出口成本,關係到出口競爭力。

蘇彥綸以以螺絲螺帽這類鋼鐵業下游申報CBAM的經驗為例,說明當前台灣輸歐企業面臨CBAM申報的困擾。他指出,台灣鋼鐵業下游廠商有不少是供貨給歐洲車廠或工業用,儘管自己降低碳排和填寫自己的相關數據,但上源原料如鋼胚業者若沒有提供碳含量數據,CBAM申報也會有數據不實。另外一個就非業者可以解決的問題是台灣電網碳排係數相較已開發國家仍偏高,加上綠電供應不足,自己減碳程度有限,讓台灣出口廠商處於競爭劣勢。

蘇彥綸建議,政府和朝野因應國際碳稅課徵上,可以朝三方面努力:一是國內應積極制定推動制訂碳定價,有效減緩下游製造商未來出口至歐盟面臨課徵碳稅壓力。二是推動上游供應鏈進前驅物產品碳含量盤查,尋求減量熱點,提升來產業發展爭力。三是提升能源產業展環境,降低電力碳排數,減緩出口製造業受到國際碳邊境貿易機制衝擊。

另溫室氣體和環保專家張志偉指出,台灣是碳排量高的國家,一來是台灣發電多半仍靠傳統能源,惟AI科技潮流下,台灣半導體業需要能源龐大,業者需要購買綠電,降低碳排和符合供應鏈的需求,但台灣近年來離岸風電進度落後,企業能否如期拿到綠電,也是一大挑戰!

面對CBAM即將啟動,黃釗盈指出,這不只是對歐或出口商企業的事,還牽涉到政府、全國能源產業,更關係整體社會民生,儘管有不少台灣企業已提早準備,但要做周全才能「全面」備戰碳邊境調整機制下的國際貿易新型態、持續保有台灣競爭優勢。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跟著大盤走高 緊抱市值ETF不放手 0050、006208、00923…選誰?她大推1檔:會漲更抗跌
台積電會被華為超車?劉德音喊「不可能」 完整談話曝光
端午節發紅包!這縣市民眾符合1資格 2300元直接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