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界的鬼才 也有經營長才 灣聲樂團李哲藝 用企業魂玩音樂
文/郭瓊俐
氣勢磅礡的交響樂,以航海意象向台灣民主運動先驅林獻堂致敬,與唐美雲的歌仔戲唱腔交融出和諧旋律,和鋼琴家嚴俊傑合奏出台灣民謠變奏曲,再成為阿美族歌謠的優美伴奏。灣聲樂團每年元旦「台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已成為台灣年度音樂盛事。
不僅如此,《財訊》報導指出,灣聲樂團每年展開「台灣行腳」偏鄉巡演,密集推出不同主題的售票音樂會。即使這兩年受疫情衝擊,樂團堅持不向政府申請藝文紓困補助,反而積極拓展腳步,今年6月成立灣聲國際公司,為登上海外舞台做準備,立志將台灣的音樂傳送到國際上。
初衷/推展台灣音樂至國際
根據《財訊》報導,灣聲樂團創辦人、總監李哲藝,人稱「鬼才音樂家」,除了本身是優秀的豎琴演奏家外,更跨足創作、指揮領域,至今已有超過兩千首作曲、5千首編曲,入圍多次且拿下兩座金曲獎,2017年成立灣聲樂團(One Song Orchestra)後,又成為樂團的經營者。
李哲藝指出,灣聲樂團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決定不拿政府任何補助,因為拿補助就要配合政府單位做事,而灣聲樂團存在的目的,就是做政府沒有做到的事,也就是「百分之百演奏台灣的音樂」。台灣現有的7個國立、市立交響樂團與國樂團,都由政府補助,每年總經費約10億元,演奏台灣音樂的比率卻不到5%,台灣發展古典音樂很久,卻一直在演奏西方的作品,推廣別人的文化。
《財訊》分析,支撐灣聲樂團可以走自己的路,是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後援會」:現任會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副會長聚陽基金會董事長王謙、南京資訊董事長吳宗寶,其他委員包括李志勳、吳東亮、周國樑、林嵩烈等15位企業家。
李哲藝表示,2017年灣聲樂團成立的第一場音樂會,企業家雷輝買了兩百張票請企業界朋友去聽,讓很多企業界朋友認識了灣聲,「雷董事長幫灣聲推了重要的一把,金錢的贊助可能一次就消費完了,但這種方式建立了後來走向後援會的模式。」
第一場音樂會感動了企業家們,因為灣聲樂團全部演奏台灣的音樂,喚起大家記憶的情感,也讓企業家們發現,台灣的音樂可以用古典音樂的形式,展現文化價值與藝術高度。
經營/集結企業家設後援會
首場音樂會之後,台北旅店集團董事長戴彰紀隔天就找李哲藝,詢問灣聲下一步要做什麼,他全力支持。根據《財訊》報導,戴彰紀先投入資金,讓灣聲再舉辦4場音樂會,音樂會門票大都是戴彰紀銷售的。李哲藝說明,過去企業界支持音樂會,就是買票然後送出去,有的人拿到票也不會去聽,戴彰紀是自掏腰包先辦很多場沙龍音樂會,讓大家以輕鬆的方式來聽灣聲演出,受到感動後,再當場購買音樂會的票。
根據《財訊》報導,4場音樂會登台之前,李哲藝和戴彰紀幾乎每兩天開一次會,一共開了近30次會議,戴彰紀找了很多行銷高手來提供建議。李哲藝回顧,那段時間翻轉了他對藝術表演的觀念,不是只把音樂演奏就好,藝術市場也是消費市場,要有市場概念與操作知識。例如戴彰紀將音樂會的票價定在最低5百元、最高3千元,比過去任何國立、市立交響樂團的演出票價都要高,他認為賣產品就是這樣,要讓大家覺得產品有價值。
成立樂團演奏台灣的音樂這件事,已在李哲藝心中醞釀了很多年。過去他經常到國外演出,也常被問到「你從哪裡來?」他回答「來自台灣」後,接下來就被問「那你的音樂是什麼?」一開始李哲藝被問倒,因為他從小學古典音樂,到國外演出古典音樂是很自然的事,從未想過為何台灣人在海外演奏莫札特?台灣土地上的音樂是什麼?一再被問到這個問題後,李哲藝開始轉向創作、演出台灣的音樂,結果在國外得到相當好的回饋,也得到更多尊重。
李哲藝說,除非是得到國際大賽的頂尖音樂家,否則你跟外國人演奏一樣好的莫札特,他們不會重視你,因為你是在演奏他們的東西;如果演出台灣的音樂,讓國外音樂家和樂迷覺得你的音樂很動人很有特色,技術又沒有輸別人,在國外才能跟別人平起平坐。
目標/後年向職業樂團邁進
《財訊》報導進一步指出,從醞釀到實現,走了十幾年的路,關鍵在於台灣社會氛圍的改變。李哲藝說,這幾年「台灣之光」的名詞出現,代表台灣人開始以自己的成就為傲,也才會支持自己的文化。除了社會氛圍改變,李哲藝也得到企業家們幫忙籌畫的契機,因為這些企業家們打拚多年成功後,有時間和心力,將他們經營企業的經驗傾囊相授。李哲藝說,這是「時也,命也,運也」,在對的時間點遇到認同台灣價值的企業家們,灣聲樂團才能走到這條路上。
過去五年,演出的場次與口碑雖然穩定成長,但李哲藝依然小心翼翼,認為至少要有足夠十年、20年的營運資金,才能讓樂團職業化。這時企業界的經營概念又推了他一把。企業家們認為,如果灣聲樂團有把握保持這樣的發展狀態,就可以放手去做,很多公司草創時都是這樣,不能等資金到位再成立公司。因此,灣聲樂團擺脫當初登記「非營利演藝團體」的束縛,6月正式成立公司,目標是2024年1月1日成為職業樂團。
這5年來,李哲藝身兼多職,既要管理樂團,也要持續創作曲目供演出之用。他說,不能一直這樣下去,樂團現在已有3個作曲家慢慢共同創作,希望優秀的年輕作曲家趕快獨當一面,也期待更多厲害的人一起做事。「這不是玩個人主義。」李哲藝誠心地說。…(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62期)
延伸閱讀:
一場音樂會,看見台灣創業家軟實力!漢鼎亞太徐大麟和他背後的挺台矽谷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