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面對死亡不理它 張曼娟嘆學校沒教父母學

張曼娟和陳文茜在同時期出書,不約而同談論生死議題。陳文茜邀請張曼娟和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趙政岷一起到Yahoo TV《茜問》,原本以為會是「互相打書」的關係,在張曼娟看來卻是「相輔相成」。

▲陳文茜談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有的心態。
▲陳文茜談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有的心態。

張曼娟表示,陳文茜的新書《晚安,我的生命》是談論自己被死神的披風籠罩,但每一天都要穿透披風,找到生之希望;而她則是看父母跟死神拔河的狀況,所以立場和觀點與陳文茜不一樣,兩者的書反而成為一種配套。

張曼娟照顧雙親8年,母親失智、父親思覺失調,96歲的父親無法面對死亡到來,種種反應,讓張曼娟學到要如何把握生命的尾聲。陳文茜聽了相當有感,當別人稱讚她勇敢時,她坦言自己沒有勇敢,只是比較聰明,沒陷在疼痛的苦楚中。

陳文茜笑稱,雖然無法逃避死亡,「但是可以不理它」,所以她在書中用了「看穿」二字。敗血症熬到第十天,沒有一天可以睡2小時,因為全身除了鼻子沒有一個地方不疼痛,一直發抖或出汗交接,無法進食,而她因腦部疾病沒有血管可以打針,她一度和醫生說「太痛苦」,覺得生不如死,結果突然一通電話告訴她世界周報尚未分稿,她立刻忘了苦,進入工作狀態。當時她的醫生每天都在想像文茜送醫急救進加護病房的狀況。

陳文茜從緊盯著自己可能死亡這件事,只是如何面對疾病。對於不可醫治的腦部疾病,她決定「不要理它」,讓趙政岷感嘆她真的不是一般人。

▲陳文茜後來轉念,直接不理會死亡。
▲陳文茜後來轉念,直接不理會死亡。

趙政岷認為陳文茜既勇敢又聰明,明明書中的情節如此恐怖,卻還是有著充滿智慧的態度,在談論「晚安」時讓讀者看見「早安」。張曼娟回想初識陳文茜時,驚豔於台灣竟然有這樣的女子,跳脫傳統框架,啟蒙無數人。陳文茜盡情揮灑自己的樣貌,讓張曼娟覺得她在回首人生路時,已經沒有遺憾。

「一生有愛」是陳文茜和張曼娟對彼此的註解,張曼娟在扮演照顧者角色時,用盡辦法安撫兩老,騙父親按時吃藥,讓母親去日照中心獲得需要的陪伴。她走過坎坷和恐怖,好不容易進入平穩階段,現在父親的健檢沒有紅字,反而是她的報告滿江紅。

張曼娟想告訴照顧者們,不用覺得愧疚,沒有誰做得比誰好,就像母親自願去日照中心,因為群體生活是她所嚮往的。張曼娟思考現行台灣的學校中缺乏「父母學」,以及教授如何面對「生老病死」,因為社會高齡化,照顧老人成為多數年輕人未來必經之路,而她就是從父母身上,學到了「老年學院」這門課。

▲張曼娟認為比起養生,更重要的是練好心態。
▲張曼娟認為比起養生,更重要的是練好心態。

沒有人能對抗老化,張曼娟的父親過去就曾哭訴:「老為什麼這麼可憐,我不想要老。」她體會到比起養生,練好心態更重要。現在她已經決定,未來如果失智,就請晚輩把她送去安養機構。看過爸爸抗拒失聰、變老,張曼娟沒有自怨自艾,即便趙政岷聽了都覺得她慘,但他們還是笑著面對死亡和老去,鼓勵大家最好還是要「拿回主控權」。


看更多《茜問》:
台灣最會講古的大師 八十八歲 創作仍不停 — 黃春明、陳怡蓁【茜問完整版】
從實鬥政治踏入挖礦的區塊鏈 — 孫大千看虛擬貨幣投資【茜問完整版】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 永遠的公益心嚴長壽【茜問完整版】
人不可一日無必死之心 — 劉墉【茜問完整版】
30年後一人生活費要12萬?吳淡如這樣抗通膨!【茜問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