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行情狂燒 上看4萬美元

銅價今年來大漲逾2成並創新高,但專家仍樂觀銅價每公噸將上看4萬美元。圖/Unsplash
銅價今年來大漲逾2成並創新高,但專家仍樂觀銅價每公噸將上看4萬美元。圖/Unsplash

銅價今年來大漲逾2成並創新高,但專家仍樂觀銅價每公噸將上看4萬美元,目前只是起漲階段。因為從AI到能源轉型都需要大量銅,但開礦難度讓供應不足問題惡化,而與銅礦商相關ETF則成最佳投資工具。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三個月期貨價24日每公噸收10,324美元。20日盤中曾觸及11,000美元創新高。

有「原油交易之神」封號的安德蘭(Pierre Andurand)以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為由,預期銅價上看4萬美元。

他今年初看好去年已大漲1倍的可可豆期貨繼續漲,結果4月中每公噸創11,722美元新高。其「大宗商品自由支配增強型基金」(Commodities Discretionary Enhanced Fund)今年來大漲83%。

安德蘭現在目標轉向銅。他指出,電動車、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全球電氣化,加上軍用和數據中心等讓銅需求量倍增。他預期銅價未來四年內可衝上4萬美元,之後能否守住這水準要視乎供應而定,但礦商因應需求而增產所花時間要超過五年。

標普全球(S&P Global)去年研究指出,礦商從發現銅礦到開採平均花15.7年。最近必和必拓(BHP)再提出併購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就凸顯開礦難度高,讓礦商寧願出價併購對手。

不少交易商也持續買進銅期貨。期銅從3月初到5月創新高之間累漲逾30%,帶動鋁和鋅等工業用金屬價格,自4月初來各累漲15%和28%。

國際能源論壇(IEF)研究指出,光是滿足按正常需求成長趨勢,未來30年銅礦開採量,就必須是有史以來累計開採量的115%,若要滿足全球電動車需求還要多增加55%。根據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資料,2023年1月到10月銅需求量,較2022年同期成長7.3%,顯示需求極強勁,幾乎所有需求增長來自中國、印度和印尼等開發中國家。

在各方需求匯集下,其他專家認為就算銅價無法衝上4萬美元,與銅相關礦商的ETF仍是最佳投資工具,像iShares銅和金屬礦業ETF(ICOP)由35檔礦業股組成,股價今年來累漲逾27%。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
業者怨:打炒房變成打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