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國+1」最大受惠者 印度四大數位變革ing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亞洲在全球海外直接投資(FDI)流量的份額持續上升,目前佔全球FDI流入份額的55%。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供應鏈持續移轉,印度成為「中國加1」下的最大受惠國家,印度佔全球FDI流量份額從2017年第四季的2.4%上升到2023年第一季的4.2%。

2023年以來,印度股市履創新高(高達13次),印度經濟韌性強,無論是製造業、服務業PMI,或代表消費動能借貸年增速的金融業,個人和企業稅收均維持強勁增速,加上選舉行情等諸多有利因素支撐,此外,中國移出的製造業轉進,為印度帶來巨大的長期機遇,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環境下,印度反而受惠,企業獲利展望支撐股市評價,印度中長期向上格局毫無疑慮,未來印度再創新高的機率高,建議投資人在此波黃金熱潮布局印度,參與飛躍中的印度市場多頭行情。

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印度領先股票基金經理人梅塔(Vipul Mehta)表示,2024年印度即將展開大選,目前民調持續顯示莫迪擁有非常高的支持率,預期莫迪將贏得第三個任期,這將進一步推動政府進行創新改革,並在未來持續促進經濟穩健成長,顯示印度經濟成長強勁後市看俏,印度製造不能小覷的最大理由,就是莫迪的個人聲望,梅塔(Vipul Mehta)進一步指出,過去十年來,印度持續進行翻新改革,明顯提高行政效率,在「Make In India(MII)」政策推行下,外資對印度投資持續增加,舉例來說,印度社會數位之變:

改變一:金融共融性。不少印度金融業者投入改善鄉村建設投融資貸款,從50%增加到將近100%,讓全國人民都能獲得銀行協助及服務,像是全球市值第四大的銀行HDFC銀行,就持續為協助印度企業提升資源效率、人民健康、改善貧窮等,投入資源與發展條件。

廣告

改變二:統一商品與服務稅。印度迎來最重大稅改,為了推動商業活動,在2017年推動了印度70年來最大稅改,將原本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的稅款,簡化為全國統一的商品與服務稅「商品與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 Tax,GST ,GST)」,2023年10/1實施全國統一的新稅制GST,取代舊制複雜多層的間接稅(服務稅、加值稅、貨物稅、特定邦稅與中央稅),提升商品及服務流通的效率,透過GST消費稅、所得稅的稅基擴大,印度政府獲得更多稅收,改善企業環境結構狀態,原本印度的稅制連在地印度人也覺得很複雜,但稅改後GST統一都是17%,對在地業者而言,方便很多。

改變三:身份辨識系統。自2009年,印度政府全面啟動全球第一大生物辨識資料庫項目Aadhaar的身分認證體系。全國超過95%的人口,大約11億的姓名、地址、手機號碼,個人銀行帳戶、保險單、PAN(永久帳號)、指紋蒐集、虹膜和臉部辨識資訊等個人敏感訊息,Aadhaar成為公民身份的唯一辨識碼(UIDAI),納入政府中央資料庫,俾益政府有效管理、簡化流程、減少浪費、消除作假、抑制腐敗,此舉為政府節約了大量時間和成本,服務流程變的簡單透明且敏捷。換句話說,任何一位印度人無論是學校上學,醫院看病,還是在銀行辦理金融業務,申請政府項目等等日常活動,只需要與將指紋與Aadhaar存檔的指紋進行匹配,只要符合資格並配對成功,系統就會批准並發放福利,進而有效減少貪污腐敗。Aadhaar的出現,讓古老而傳統的印度面貌煥然一新,創造AI演算法及管理平台的全產業鏈佈局商機,印度社會的資訊化水準甚至超越不少已開發國家。

改變四:統一支付介。支付和金融交易中前所未有的數位化程度帶來宏觀的正面影響,數位化轉變鼓勵更多家計單位進入金融體系,擁有銀行帳戶的人口比例提升,消費者獲得信貸的機會得到改善,進而形成提高銀行業獲利能力的良性循環。印度在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提高之下,印度政府領導的數位印度計劃,加速提升當地數位技術的採用速度,建立「印度堆棧」(India Stack)的數位生態系統基礎,包括數位身份、數位支付以及數據授權三大層面,加速推動印度數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