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術-別只靠股息、定存... 退休金這樣規劃最聰明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台灣的投資開戶數已達1,277.69萬人,相當於一半以上的台灣人是股民,但僅依賴股票投資來應對退休後的生活費用,風險過於集中,外銀提醒,市場的波動性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依賴股息收入的退休計劃產生重大影響,建議各年齡層依據不同投資目標和資產配置來調整退休規劃。

銀行業者指出,多元資產配置可將風險分散到不同投資標的,降低整體投資組合風險,因不同資產類別在不同經濟環境下的表現各有差異,在高利率時代,定存和固定收益資產如債券,可以提供穩定的利息收入,而在景氣不差的降息循環時,則風險資產如股票就會是相對使資產增長的選擇。

多元化資產配置也能更有效對抗通膨,幫助投資組合在不同經濟週期取得平衡報酬,且可根據市場環境調整資產配比,更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渣打銀行指出,不同年齡層在準備退休金時,有各自適合的資產配置方式,20~30世代還有較充裕的時間可運用時間複利累積退休金,資產配置方面首重資產的增長性,其次為可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資產,保持多元化配置或考慮低成本投資工具,例如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同時評估規劃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障,資金有限時,亦可考慮優先選擇6年期繳費壽險商品,降低繳費壓力。

40~50世代投資方面保持全球分散投資,以高股息代替部分增長股,資產的增長和穩定現金流各占一半,在保障方面則可參考分紅終身壽險,提高保障,並視需求提高重大疾病、住院醫療的保障額度,也可考慮兼具壽險保障及累積資產功能的長照商品。

廣告

60歲以上準備退休或已退休族群,資產配置首重以現金和固定收益來實現資本保值,投資偏向優質資產並逐步減低不必要的風險,保障方面可考量還本終身保險,每年領取生存金、紅利創造穩定現金流,並加強癌症、特定傷病一次給付功能的保障商品,規劃足夠的長照險,使自己老後生活過得優雅無憂。

無論任何年齡層都有多元資產配置的需求,星展銀行建議,追求零風險或低風險的人,可以多配置一些資產在存款或保險,並依據個人可承受風險程度配置部分資產在固定收益型資產和風險較高的投資商品,這樣可以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保持資產的穩定增值。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2022財稅四新制 綜所稅最有感
美光早盤大漲逾9% 記憶體族群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