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勞保年金+勞退夠生活嗎?試算結果每月領三萬不是問題

為保障勞工退休生活,政府提供「勞保老年給付」以及「勞工退休金」,先試算自己各可領到的金額,再規劃投資配置,確保退休生活無憂。

今(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畢業生求職困難度大增,同樣身為新鮮人的阿修,近日終於順利找到工作、進入心儀的公司上班,拿到第一份薪水後,他迫不及待地查閱薪資表,卻發現扣除勞健保費用後,薪水少了一些,他知道健保是每位國人都須繳納的費用,只是令他疑惑的是,勞保能如何保障自己,又與勞退有什麼關聯?

事實上,這也是不少人常混淆的問題,首先要知道的是,勞保與勞退是完全不同的2種制度,但都是政府為維護勞工權益,提供的雙重就業保障體系。勞保全名為「勞工保險」,是依據《勞工保險條例》辦理的在職社會保險制度,包含「老年年金」、「失能年金」和「遺屬年金」3種給付,以下要談的則是勞工朋友最關心的「老年年金」。

勞保費率分3類別
雇主須負擔7成

為照顧勞工退休生活,政府提供勞保「老年年金」給付制度,給付標準按照勞保年資與平均月投保薪資,以此衡量勞工日後可以領到的勞保年金,領取方式有2種,分別是一次性提領或每月領取,至於每月薪資扣除的勞保費,計算公式為「月投保薪資×費率×分擔比例」。

目前「投保薪資分級表」共分成16級,第1級是最低工資23,800元,最高的第16級為45,800元,至於勞保費率則分成3類別:①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目前費率10%;②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費,費率依職業而有所不同,這部分是由雇主繳納;③就業保險費,費率固定1%。

舉例來說,假設阿修月薪為3萬元,按照規定是用第7級30,300元投保,以勞保費率10%及就保費率1%計算,每月勞保費及就保費總計為3,333元,公式為:30,300元×(10%+1%)=3,333元。依目前規定而言,阿修只須繳納這筆保費的20%、雇主則是負擔70%,剩下的10%則由政府補助。

由此可知,阿修每月須繳納的勞保費與就保費為667元,雇主則須負擔2,333元,此外,雇主每月還須支出職業災害保險費,與提撥月薪6%的勞工退休金。

勞退帳戶帶著走
新制可自提月薪6%

勞工退休金(簡稱勞退)則是勞工退休時,雇主依法給與勞工的退休金,又分為舊制、新制2種,勞退舊制依據《勞動基準法》辦理,由雇主按照每月薪資總額2%~15%,按月提撥到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

由於勞工必須在同一家公司任職,才有請領舊制退休金的資格,嚴格的規定引起異議,於是勞動部(當時稱勞委會)改推勞退新制。

2005年7月施行的勞退新制是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明定勞工到職當日起,雇主每月提撥不得低於勞工6%的月薪到勞退準備金專戶,因此該專戶資金主要是雇主提供,可以說是由雇主協助勞工累積退休金的方式。

在新制下,除了雇主提撥的月薪6%,勞工還能再自主提撥最多6%到專戶,加速累積退休金。特別要留意的是,雇主及勞工按月提繳的退休金,會儲存在勞保局設立的勞退準備金專戶,舉例來說,即使阿修未來換工作,專戶內的退休金將持續累積帶著走,等到符合請領條件時就能申請領回(法定滿60歲即可請領)。

新制上路後,舊制年資的勞工,可以在新制上路5年內,選擇是否轉到新制,且將舊制年資保留或繼續使用舊制,但從2005年後新進職場或換新工作者,一律適用勞退新制。

勞保年金延後請領
金額最多相差1.2倍

介紹完勞保年金及勞退差異,接著說明勞工們都關心的實領金額。以勞保來說,退休時每月可以請領的勞保老年給付金額,試算公式為:平均月投保薪資(上限為45,800元)×年資×1.55%。(註:平均月投保薪資為工作期間薪資最高的60個月平均,上述試算投保年資須滿15年。)

假設阿修的父親月薪為4萬元(投保級距為第13級40,100元)、退休時投保勞保新制的年資為25年,當他退休後,每月將能領到約15,500元。

此外,勞保老年年金還有「展延給付」的請領方式,當達到可請領年紀時,每延後1年,依計算的給付金額增給4%,最多增給20%,也就是延後領取的上限為5年,試算公式為:(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1.55%)×(1+增給比例)。

以阿修父親為例試算,他在65歲退休後,假設延後5年才請領勞保老年給付,當他70歲時每月可以領到的老年給付為18,600元。

每月自提薪資6%
退休領2倍勞退金

至於勞退請領金額試算,以阿修為例,雇主每月替他提繳退休金,假設目前他每月薪資3萬元,每年薪資成長率1%、勞退帳戶的投資報酬率3%、工作總年資為35年,他在65歲開始每月請領退休金到85歲,他的勞退金額總計達156萬元,預估每月約可領取8,655元。

不過,如果阿修每月再自提薪資6%到勞退準備金專戶,在相同條件之下,65歲後每月可領17,311元,累計勞退金額達312萬元,與僅有雇主協助提繳退休金相差2倍。

勞保與勞退都是每位勞工可領取的退休金,若擔心只靠這2者無法保障退休,建議持續精進工作力及內在,以提升薪資,同時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善用投資工具累積資產,當退休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時,才能安心開啟下半場人生。

government-070.jpg
government-070.jp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0年11月號《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