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老師談性霸凌3】性平教育之外 師長們還能怎麼教孩子保護自己?
校園霸凌、性侵案件頻傳,家長們既擔心自己的孩子安危,卻又不知如何是好……。風向新聞特別專訪具犯罪學及20多年輔導經驗的羅丰苓博士,帶領讀者瞭解一般學校與住校學校的不同,並從犯罪學角度探究霸凌是怎麼一回事,幫助家長教孩子自己保護自己
孩子願意跟你聊天 這就夠了!
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發生霸凌,自己到底要怎麼處理?羅老師認為,孩子現在大多上補習班,每天見到孩子的時間就是晚上九點、十點,家裡就是旅館,很難聊到學校生活。
以預防角度而言,避免延長霸凌時間,便須回歸到親子教育。羅老師直言,如果家長可以做到這件事情,孩子就不太容易發生危險。
當孩子願意跟你主動聊天時,他自然就會把父母親當作求助的對象。
若孩子發生霸凌事件不講,通常是跟父母親原本就缺乏情感交流,小事不會閒聊,大事更不可能告訴父母,加上可能不覺得爸媽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人,尤其害怕父母親大驚小怪直接衝動行事,卻又解決不了問題,而最終還是留給孩子獨自面對學校種種。(相關閱讀:反霸凌/遇到校園霸凌 孩子最不希望父母這麼說)
住校生活霸凌案頻傳 其來有自
學校大部分只在白天上課,晚上不會繼續跟同學住在一起,一般都各自住在家裡。羅老師表示,霸凌性侵案在住宿學校案例較多,因為符合犯罪學所謂的「環境因素」。發生霸凌的時間通常不會在上課時間,多半是在週間晚上或是週末,當大部分的學生都回家,只有少數學生還留校住宿時期。
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e Theory)
羅老師以犯罪學的「日常活動理論」說明霸凌的發生,日常活動理論是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特定時空下發生犯罪的危險情境,其中包括三個元素:有動機的加害人、有條件的被害人、無人監控的環境,三個因素缺一就不容易發生犯罪行為。
霸凌、性侵事件多半發生在師長難以監控周全的情境,羅老師解釋,以住宿學校而言,夜晚及周末日多只有留值班人員,大多數的師長都不在學校,發生霸凌及性侵的可能性便大增。加害人若身形相對較強而有力,受害者相對身形力氣難以抵抗,再加上看不順眼、好玩等心理因素,就容易產生性侵、霸凌事件。
校方重視預防 比事後檢討更重要
羅老師認為監視器具有威嚇效果,學生也會注意自己是否可能被拍錄,犯罪時仍然會評估自己需要承擔的風險。有些死角監視器照不到,仍然要將「無人監控的環境」改成「加強有監控的環境」,即使人照不到,可以透過加強巡邏預防霸凌,特別在晚上和周末的時候注意校園安全。並且提醒學生哪些地方是死角,避免要單獨經過,也可安排學生結伴而行。
而廁所沒有監視器,則須安裝求救鈴,盡可能讓被害人有求救或阻止的能力。
別讓霸凌一發不可收拾 師長請教孩子保護自己
每個人都要有充足的通報意識。
老師知情霸凌或性侵,須在24小時內通報!
若被威脅,可以連威脅一起告。
「說不就是不!」霸凌者不會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教導孩子預防,結伴經過校園死角,若不幸發生霸凌,事後勇敢通報才可能有效遏止霸凌問題。羅老師回顧,確實接觸許多孩子,不敢通報選擇隱忍,都是因為他們怕,如果沒處理好,自己未來的日子會比現在更難熬。
住宿的受凌者能找到的幫助都是校內人,因此,如果加害人同樣是校內的人員,反而會讓他們不敢求助。如果霸凌者是學長,他們會覺得學長吃得開,通報沒用;若是師生性侵,受害者怎麼可能會跟老師講,也認為跟校長或其他老師講,他們會官官相護,所以不敢通報。
有些被害者可能覺得老師沒那麼喜歡他,認為「我跟老師講也沒用!」「老師也不會相信!」但是孩子通常不知道老師接到性侵、霸凌個案一定會通報的!因為24小時內不通報,老師是觸犯法律的。讓學生知道通報有用,才能促使受凌學生勇敢通報。受凌者被同學或老師威脅,若是被加害者威脅,可以連對方威脅的事情一起告。
羅老師也曾接觸過學生自己去警察局備案,直接帶著行李跑去警察局說:「我被家暴,我要搬去機構。」他們懂得法律,不容易再次被侵犯。
受凌者要勇敢大聲說!
你遇到事情的反應,會決定你下次是否會再遭遇同樣事情。
霸凌是漸進式,通常都會越來越嚴重。這次是言語霸凌、下次可能就參半肢體霸凌甚至性霸凌。如果受凌者隔天就去通報,或是見義勇為的同學跟老師講,就能揭止霸凌惡行。
羅老師分析,一般來說,很少人第一次見面就會採取肢體霸凌或性霸凌,霸凌者多半是越做越過火,食髓知味。可能一開始還會擔心兩三天,害怕受凌者可能會跟老師或家人講,隔天老師會突然出現,自己被抓去訓誡、處份。但是後來發現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加上被害人默默忍受,或是被害人抵抗後無效,沒有人知道,受凌者就確定成為「有條件的受害者」!
系列報導:
【輔導老師談性霸凌1】孩子不是只是在玩嗎? 怎麼變成了霸凌
【輔導老師談性霸凌2】為何會發生霸凌? 除了性別特質 還有這些原因
如有其他想瞭解的主題,歡迎來信:pr@kairos.news
信件主旨請註明「給恩祺的信」,或許有機會與您一起探究。
(記者吳恩祺/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