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完工! 中能風場締3紀錄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由中鋼公司與丹麥CIP共同開發中能離岸風電,趕在今年8月超前完成全場工程併網,今年底前可望取得電業執照正式商轉,預估每年可發電逾11億度,年減碳潛力達55萬噸,4日將舉行完工慶典。中能風場國產化比例、本土銀行參與專案融資、超前完工等三項,皆創下台灣風場史上新紀錄。

台歐盟為國產化爭議諮商前夕,中能風場國產化比例高達7成,且合資大股東之一就是歐商CIP,這項成果對歐盟疑慮不攻自破,顯示歐商也支持台灣政府合理的國產化政策,國產化也做得出來。

中能風場4日將舉辦盛大完工慶典,知情人士表示,這次中能風場具有三大亮點,第一、史上首座提前全場完工併網風場。原本行政契約2024年只需完成全數水下基礎安裝,或半數基礎及風機安裝即可,但中能趕在今年6月首座風機併網發電,8月完成全場安裝工程,拚年底前取得電業執照正式商轉。

第二,中能風場參與本土融資高達9成,八大公股行庫全都參與專案融資,是政府落實綠色金融政策最佳案例。第三、台灣國產化比例最高的風場。中能國產化比例高達約7成,比CIP彰芳暨西島風場國產化比例(約6成)更高。

中能風場位於彰化外海,共安裝31座Vestas9.5MW離岸風機,這次除大股東中鋼和CIP努力合作外,還有風機系統商Vestas及下包商上緯、天力、永冠、華城電機、華新麗華等合作夥伴,本土水下基礎與施工供應商有興達海基、俊鼎機械及台船環海等。31座水下基礎製造與安裝今年3月初即完成,8月完成風機離岸安裝工程。

相關人士指出,國產化自2016年開始執行迄今,過程很多人「唱衰」,但CIP在過程中大力支持很多本土供應鏈,希望能促成國產化成功,建立台灣自己產能,CIP雖然是外商,但也支持合理的國產化,如果可以CIP甚至還加碼國產化項目,國產化比例高達7成,寫下台灣風場新紀錄。

比起彰芳西島更大的亮點是,中能融資全是本土化,高達9成來自台灣金融機構,正當國外信保金融機構對台灣風場有疑慮之際,中能促成綠色金融政策的落實具有指標意義。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台灣電路板產值 估破8千億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