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都會公園 迷彩都市之肺 延續護民使命
記者孫建屏/專題報導
曾是軍紀嚴明、管制嚴格,肩負地區作戰指揮與軍事管制重任,並為國軍教育、訓練新兵,厚植部隊戰力,以及兵工補給、保修職責的衛武營區,在褪去軍事重鎮角色後,化身都會公園,延續昔日軍事保國衛民使命,成為守護軍民健康的「都市之肺」。
位在高雄市交通要道的「衛武營都會公園」,自清朝末就是重要的軍事用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建設高雄,作為南進政策基地,甚至在周邊建置軍用輕型飛機場,並規劃為步兵訓練及後勤基地。政府遷臺後,國軍在此成立陸軍步兵訓練中心、後勤補給單位與新兵訓練中心,正式命名為「衛武營區」,先後共有陸軍第8軍團指揮部、步兵137旅、兵工一般補給庫和干城副供站等單位共駐。
國軍相關單位自民國68年陸續撤離後,不再作為軍事用途的衛武營區,政府、民間幾經討論形成共識,在67公頃營區中,保留47公頃規劃為都會公園,89年完工,蛻變為一座綠意盎然的「衛武營都會公園」。
迷彩主視覺 軍史人文交融
衛武營都會公園以迷彩為主視覺印象,將自然、軍事歷史及人文活動融為一體,並保留部分軍事設施,如曾經的3連棟彈藥庫,如今化身為藝術村,鄰近的水塔、崗哨和作為戰情中心的地下碉堡,都讓遊客充分感受到軍事氣息。
3連棟建築前的草地,是早期部隊集合場,透過縮小版的500公尺障礙場、單槓等運動設施,更能體會往日無數青年入伍接受新兵訓練,揮灑汗水鍛鍊體能,增進戰技,為國家、社會善盡保家衛國義務的成長記憶。
保留舊建築 喚起軍旅回憶
走在公園內,放眼皆是因營區管制所留存珍貴綠地與一人難以環抱的大樹,巨傘狀的老榕樹冠成蔭,是民眾遊憩、休閒後乘涼和野餐的最佳處所;「漫遊道」兩旁,有復刻營產編號的短牆裝置布道,如果看了覺得不夠真實,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的4棟舊建築,斑駁的磚造牆面、鐵皮的屋頂和綠底白字的營產編號,絕對能喚起老兵們睡大通舖的軍旅回憶。
此外,公園內重要的3件裝置藝術—號角響起、迷漾水光和串演,將軍事武器視覺意象轉化為音符及樂曲的擴散,深具趣味,也意喻公園的轉型與再生。
衛武營都會公園規劃出夢境公園區、自然探索林區、城市花園區、迷彩樂園區、營區基地和漫遊道等6大主題。這座城市中的森林,在軍事地景襯托下,已成為獨一無二的軍營公園。
衛武營都會公園,從軍事營區化為為自然生態、休閒與人文兼具的園地,成為守護軍民健康的「都市之肺」。(記者孫建屏攝)
保留的崗哨、水塔等軍事設施,遊客置身其中,可感受到軍事氣息。(記者孫建屏攝)
昔日的戰情中心地下碉堡,仍留在園區內駐守。(記者孫建屏攝)
曾是彈藥庫的3連棟,已成藝術家創作駐守的藝術村。(記者孫建屏攝)
迷你版的500公尺障礙場,見證當年官兵訓練的點滴。(記者孫建屏攝)
裝置藝術「串演」,以軍事號角喇叭造型,象徵串連都市再生。(記者孫建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