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司特蜜月行情嚐甜,上櫃首日股價大漲逾6成,搶攻綠色循環商機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循環經濟概念股衛司特(6894)今日以每股106元掛牌上櫃,開盤一度衝上198元,早盤股價均維持在175元以上,漲幅逾六成,大展蜜月行情。除金屬廢液回收事業持續成長外,衛司特在今年也轉投資鋰電池回收業務,相關營收可望於2025年開始發酵。衛司特專精於以銅為主的高性能金屬廢液再生服務完整解決方案,透過「電解法」,協助客戶析出純度99%以上的金屬銅管,再售予相關產業之上游供應鏈,以形成綠色循環經濟。營收佔比部分,PCB客戶約占70%,半導體業占15%~20%,面板業占10%~15%,客戶均為各產業龍頭或指標企業。

衛司特林世民董事長指出,隨著電子業廠房設備產能逐漸擴大,原先設置的混凝池不敷使用,且由於混凝池占地較廣,不易擴增,導致電子產業業者開始陸續接受採用電解法來逐漸取代混凝法。相比混凝法,電解法能顯著減少污泥的產量,降低相關的費用支出,提煉出的金屬亦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可再次用於製造電子產品和化學製品,從而達到零碳排和循環經濟的環保目標,成為一種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

目前,衛司特已經為超過60家工廠提供了BOO形式的服務,並與20多家工廠開展了銷售和維護合作。2022年,衛司特平均每月回收量已經超過400噸,處理金屬廢液超過20,000噸。

除了銅外,衛司特也已成功開發出「鈷、鎳」多元金屬電解回收技術及設備,能為不同種類的金屬提供相應的分離和提煉服務。目前,該公司已成功銷售鈷電解設備給半導體晶圓製造客戶,而鎳金屬方面則已透過BOO方式協助PCB大客戶進行金屬提煉工作。

同時,著眼全球電動車銷售比例的提升以及綠色能源轉型的加速,未來五到十年內,全球對於回收鋰電池材料的需求將急劇增長;同時,各國政府也已實施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優惠政策支持電池回收的業務拓展,衛司特在今年也轉投資鋰電池回收業務,相關營收可望於2025年開始發酵。

海外市場部分,在台灣奠定基礎後,衛司特則將目光向國際市場擴展。目前,已在中國、越南和新加坡等地設立子公司,並在隨著客戶前往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地設置服務據點,可望為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提供強大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