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敬群:房價「由漲轉跌」結構明顯 有機會走向20年前的甜蜜點

內政部今(7/12)公布住宅價格指數和房貸負擔率,前者漲勢呈現趨緩,後者卻再創歷史新高。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說明,打炒房、升息等對房市價格是緩慢改變,但由漲到往下跌的結構已相對明顯,一旦價格能持平、所得繼續增加,利率變化不要大,房貸負擔力會提高,政府會持續關注價格跟交易量、各縣市的情況,必要時會做其他調控。

花敬群強調,政府用2年左右時間抑制炒房問題,目前走的是軟著陸,上一次房價的甜蜜點是在1993年到2002年間,台北市一度跌2至3成,台北市以外地區下跌5成,「這次不曉得要花多久,但目前的趨勢再走這條路」,值得期待。

住宅價格指數反應房市朝軟著陸 房貸負擔受房價和利率影響

花敬群今日以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身分出席「學府敦南公辦都更案」簽約儀式,並於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今年首季住宅價格指數及房價負擔能力指標,他說,全國整體漲勢趨緩,部分縣市已開始反轉下跌,不管是打炒房或升息等,對房市價格影響,變化一定是緩慢的,由漲到平、到往下跌的結構已相對明顯。

至於房價負擔能力,首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1.19%,較前一季上升0.94%,較去年同季上升2.84%,創下歷史新高。花敬群表示,本次受到房價跟利率上升力道大於所得增加的力道,使得負擔加重,後續會持續觀察,若價格能慢慢持平、所得繼續增加,利率不要有太大變化,應會慢慢持穩,若房價出現下跌,購屋負擔能力應該會提升。

由於六都漲幅仍居全國之首,後續是否有機會出現六都住宅價格指數全部下跌的情況?他認為,儘管5到6月的房市交易回溫,但財政部祭出囤房稅2.0,加上打炒房政策跟央行的升息結構,開始逐步修正向下的論述跟說法變多,沒辦法特別說「房價會跌多少」,從趨勢可以看到,政府會持續關注價格、交易量及各縣市的情況,必要的話會做其他調控。

廣告

20年累積出高房價 政府抑制房價可望走向甜蜜點

由於房貸負擔率持續超過4成,與過往觀念「房貸占收入3成」的情況大相逕庭,顯示購屋壓力持續沉重。花敬群說,上一次全台房價的可合理負擔,大約是2002年,經過20年累積,房價上漲倍數大概是所得的1倍,包含建設、資金回流、經濟成長等各種因素。

尤其在2019年大量資金回流台灣,造成房價上漲,政府在2016年到2017年房市相對穩定時,極推動社會住宅,在房價突然上揚的時候,政府祭出許多政策,包括實價登錄、紅單納管、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地合一稅改革,以及平均地權打炒房等,用2年左右的時間,把大量資金拱起來的泡沫進行壓制,動作其實相當迅速,現在炒房問題已經消失,且預期房價上漲力道薄弱甚至到下跌,顯示政府對市場掌握度遠高於過去,「走的是軟著陸的路」。

花敬群認為,有些人期待房價崩跌,目前依舊負擔不起,但炒作、上漲等問題政府已經設法壓制,但貴的部分需要時間,在各項措施跟結構底下會慢慢修正,過去房價曾出現甜蜜點,大約在1993年到2002年,台北市一度跌2至3成,台北市以外的地區下跌5成,而1990年代經濟成長率約5%左右,有8年的甜蜜點,雖然不曉得要多久,現在趨勢再走這條路,值得期待。

更多太報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打房打出負資產效應 恐掀金融風暴
青安、自購房貸補貼加碼 最快8月上路
平均地權真能讓房價跌一波?產學界曝「結果早知道」
科技光環掰?房地合一稅收大縮水 台南、竹縣重跌3成
前五月建照核發 探五年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