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是排毒的重要器官!40歲後,2種人特別容易長腎癌...預防腎臟癌的5大關鍵

一位在外商公司上班的年輕女性,還不到40歲,來我們醫院做健康檢查,竟然意外發現左側腎臟有一個2.5公分的第一期腎細胞癌,她剛當上新手媽媽,還在計畫產後瘦身、和朋友交換育兒心得,沉浸在迎接寶寶的喜悅中,卻在沒有血尿、腰痛等不適症狀下被宣布為腎癌患者,突如其來的罹癌消息讓她掩面大哭,難以接受……。

相隔一個月,另一位42歲男性上班族,除了有吸菸習慣、和經年久坐與應酬慢慢增大的腹圍,身體一向健康沒有病痛,到我們醫院主要是做無痛腸胃內視鏡,順便也安排了腹部磁振造影檢查和超音波,卻意外在右側腎臟發現3公分大小的腎細胞癌……。

這兩位患者都是家裡重要的青壯支柱,在健康檢查時,無預期下發現了腎臟腫瘤,確診是腎細胞癌,所幸都是早期診斷,經過腹腔鏡手術切除了腫瘤和部分腎臟,現在已回復正常生活,和過去有些不同的是,他們開始努力瘦身和戒菸,並且會提醒身旁的親朋好友,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根據國健署統計,民國98年台灣腎惡性腫瘤病人計937名,到了民國103年已達1,382人,成長速度和肺癌一樣快,民國103年腎臟癌發生率排名男性為第14位、女性為第17位。

腎細胞癌不在國人發生率前十大的癌症之列,因此容易被忽略,事實上,近二十年來腎細胞癌的每年發生率持續在上升,政商名人如連勝文、嚴長壽都曾因腎臟癌做了切除手術,連勝文也是透過健康檢查而及早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腎細胞癌好發於60歲左右的成人,近年來卻發現有年輕化趨勢,早期癌症的診斷比例也增加,主要是因為影像檢查儀器的進步,和愈來愈普遍的健康意識。我們醫院成立以來,腎臟癌的個案數不亞於大腸直腸癌、肝癌、胰臟癌和甲狀腺癌,男女比例相近,但多在40、50歲左右,這些患者的健康型態有兩個特徵值得注意:「肥胖」與「吸菸」。

腎臟是過濾廢物的重要器官,號稱人體淨水廠,人體的血液有四分之一會流經腎臟,通過的血液流量僅次於大腦,菸草中的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後,一點一滴的累積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腎臟。肥胖者常伴隨有胰島素功能失衡、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進而影響腎臟或甚至種下癌症風險。

腎臟位於後腹腔,發生腫瘤往往不容易被發現,初期也大多沒有症狀,多數患者可能是透過超音波診斷,但早期的小型腫瘤,超音波的診斷率仍然有限,需透過更精密的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檢查才能夠及早診斷。

如同許多內臟器官一樣,腎臟癌相當沉默,早期幾乎無症狀,等到出現血尿、後腰疼痛,或摸到腫塊這種典型的臨床表現,通常腫瘤已經長得較大。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腎臟的血流豐富,腎癌細胞相對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肺、肝、骨頭,甚至胰臟,淋巴的轉移和血管與周邊組織的侵犯,在晚期腎臟癌也相當常見,即使第一期(小於4公分)的腎細胞癌亦有近一成的病人會轉移,轉移的腎細胞癌病人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容易復發、存活率低是這種癌症的可怕之處。

降低腎臟癌的風險,要避免肥胖和抽菸,更要多喝水,不要輕忽不明的腰痠、腰痛或血尿,重視身體發出的小警訊,並且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才有機會能夠偵測出早期癌症。

更多良醫文章
病人原本可能不會死的...一個麻醉醫師的真心話:碰到這一種外科醫師,你真的要多打聽一下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