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如何漲到現在的?

2023年上半年結束,全球不管是風險資產還是避險資產,在上半年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表現最亮麗的是比特幣,今年以來漲幅高達82%,再來是追蹤那指100的QQQ,今年以來漲幅39%,大型股漲幅16%,歐亞股市12.5%,其他像是黃金、國債、高受益債、可轉債、短期國庫券,都有個位數的報酬,今年以來唯一負報酬的,是大宗資產,跌幅近8%。

不過,即便今年風險資產表現亮麗,漲幅卻集中在少數幾支科技權值股,市場並非全面樂觀的追價,而是由機構一手拉起,比特幣漲幅雖高,但其資產屬性波動本來就大,且去年熊市價格幾乎腰斬,現在離高點仍有很長一段距離。

尤其,比特幣作為風險資產領頭羊,照理來說會比科技股有更大的波動度,然而今年中旬後,科技股扶搖直上,比特幣卻價格疲憊,說明市場並非全面樂觀追價,而是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態度下,選擇那些看起來護城河明顯的大型科技權值股佈建。

資料來源:topdownchart
資料來源:topdownchart

事實上,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當中的七大權值股,臉書、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輝達的平均漲幅高達53%,但將這七支股票剔除,標普500中,剩下的493支股票幾乎沒上漲,說明不只是中小型股沒人追,連大型股很多股票也沒漲,指數之所以能夠持續創高,都是那些權值最大的股票所推動。

資料來源:factset
資料來源:factset

那麼,為何市場資金全都灌進這些權值股呢?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一是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堪憂,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基本佈局的方向都是貨幣型基金,以下圖來看,ICI貨幣型基金的資產規模自今年以來快速創高,導致許多機構股票部位被壓縮,被迫出清投機型部位,持續持有保本的科技權值股。

廣告

二是年初爆發銀行危機,突然間,過去被視為防禦性資產的銀行股和能源股,變成了風險資產,科技權值股反而變成保本資產,市場資金大量湧入科技股,最終形成指數推高,但多數股票偏弱的格局。

資料來源:zerohedge
資料來源:zerohedge

換句話說,今年的股票是怕上來的,不是追價追上來的,即便有AI題材帶動的外溢效果,仍只集中在少數幾家IC設計上游,反倒其他非科技類股,股價則是慘不忍睹,市值前幾大的傳產股,聯合健康下跌9.4%,嬌生下跌5.7%,雪佛龍下跌11%。

資料來源:Twitter
資料來源:Twitter

不過,市場的情緒反轉點也終於在六月出現,去年年底以來,小標普的期貨空單不斷增加,俗語說空頭不死,行情不止,市場也上演驚人的嘎空行情,如今,今年六月份空頭開始出現明顯的停損平倉,未來市場果放棄放空,進行全面追價,股市也較容易迎來新一波的回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