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上路 年協助600名勞工重返職場

為強化職災勞工重建協助,勞動部認可28間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已正式上路,協助職災勞工或雇主擬訂復工計畫,進行職業災害勞工工作分析、功能性能力評估及增進其生理心理功能的強化訓練等職能復健服務。一年服務案件中初步晤談者有1~2千位,進一步達到深度服務的勞工約600位。

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上路,協助職災勞工順利重返職場。圖/李瑞瑾攝
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上路,協助職災勞工順利重返職場。圖/李瑞瑾攝

職安署職災勞工保護組副組長劉約瑟表示,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了解勞工復工需求並設定功能提升目標,讓職災勞工能儘速重返原職場,減少勞工等待或嘗試復工期間所耗費的時間、醫療及社會成本。

劉約瑟指出,今年上路28家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但目前基隆、屏東、台東、離島等地區都沒有專責醫院,職安署會再受理第二梯次申請,受理到2月底止,希望每地區縣、市都有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今年更擴大服務,希望涵蓋更多職災勞工。他也表示,醫院對職災勞工的服務項目都有經費補助,且與從前比起來補助條件更優渥,希望職災服務可以更穩定、提高量能。

據統計,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一年服務案件中,初步晤談有1~2,000位,進一步達到深度服務的約1/3、600位勞工。

汐止國泰醫院職能治療師李銘崴分享成功案例,一位包裝貼標人員因手部長期疼痛、肌肉萎縮,無法執行其工作職務。經評估後發現其症狀為姿勢不正確導致疼痛,因此手部操作功能速度下降,專業人員除指導正確的工作姿勢外,同時協助其從事肌力強化與改善手部操作速度訓練,並在職能復健之後期階段,進行打標籤與包裝工作模擬訓練。

經過8周的訓練,王小姐工作能力雖已符合職務需求,但仍偶爾手部麻痛,因此另提供其職務再設計服務,專業人員至王小姐公司實地進行工作分析,建議雇主利用懸吊式標籤機,並為王小姐設計、製作手部護具,王小姐實際穿戴後,表示麻痛情形改善很多,也終於在訓練3個月後重返職場工作。

廣告

苗栗大千醫院職能治療師邱浩騰分享表示,協助一名40多歲的聯結車司機回到職場從事原工作。該名司機工作時疑似煞車故障導致車輛翻覆,導致上下肢嚴重骨折,之後還接受左側全人工肘關節置換手術,受傷後無法順暢的操作方向盤、無法抬起貨物,甚至要上駕駛座都有困難。後來透過功能性能力評估、工作分析、工作模擬評估等。經過5周的生理功能強化訓練,幫助其強化上下肢肌力及肌耐力,使其能夠順利搬貨、推貨並駕駛聯結車,目前已採漸進式復工方式重返職場。

勞動部呼籲,職災勞工或雇主如有職能復健服務需求,可洽各地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由專業的治療師進行個別化評估,並協助規劃職災勞工專屬的復工計畫,也可透過地方勞政主管機關專業服務人員提供相關諮詢及轉介服務。

延伸閱讀

半導體檢測需求受庫存影響輕微 閎康去年12月、Q4、全年營收均創新高

汎銓去年12月、Q4與全年營收均創新高 新增檢測產能今年開出

聯電一月營收摔破200億元「15個月低點」 法人:2、3月恐仍下滑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