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然氣庫存增加高於預期 天然氣消費量增長
MoneyDJ新聞 2024-11-08 08:24:42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美國能源部11月7日公佈的每週天然氣庫存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當週,美國天然氣庫存較前週增加690億立方英尺至3.932兆立方英尺;相比過去五年的同期平均值為增加320億立方英尺,去年同期為增加190億立方英尺,分析師的預估為增加650億立方英尺。當週美國天然氣庫存較去年同期增加4%,較過去五年同期平均值增加6%。
根據標普全球普氏的數據,10月31日至11月6日的一週期間,美國天然氣日均供應量較前週減少1.1%或12億立方英尺/日,天然氣產量較前週減少1.3%或14億立方英尺/日,至1,018億立方英尺/日。來自加拿大的天然氣淨進口量較前週增加2.2%或1億立方英尺/日,對墨西哥的管道天然氣出口較前週減少5.7%或3億立方英尺/日。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到港量較前週減少8億立方英尺/日,至127億立方英尺/日。
10月31日至11月6日的一週期間,美國天然氣日消費量較前週增加2.7%至760億立方英尺。其中發電部門的天然氣日消費量較前週增加2.1%至350億立方英尺,工業消費量較前週增加0.9%至230億立方英尺,商業/住宅的天然氣消費量較前週增加6.3%至180億立方英尺。
美國安全與環境執行局(BSEE)11月7日發布颶風拉斐爾(Rafael)監測報告表示,根據離岸運營報告數據,有17個生產平台的人員撤離,約佔墨西哥灣371個有人駐守平台的4.58%。根據運營商報告,BSEE估計目前約有22.36%的石油生產和9.73%的天然氣生產已被關閉,相當於391,214桶的石油日產量,與1.81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日產量。
美國能源部報告表示,美國天然氣出口,特別是液化天然氣的出口,是推動美國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天然氣總需求由住宅、商業、工業和電力部門的國內消費,以及以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形式的天然氣出口構成。預計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將在2024年達到平均每日121億立方英尺,2025年將達到每日138億立方英尺,2025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預估將年減約10億立方英尺/日。
美國能源部報告表示,過去十年,美國三大頁岩油產區的天然氣產量顯著增加,來自巴肯(Bakken)、鷹堡(Eagle Ford)和二疊紀(Permian)頁岩產區的天然氣產量在總生產量中佔比從2014年的29%上升到40%。同期,原油產量增加兩倍或400萬桶/日,天然氣產量增長三倍或220億立方英尺/日。美國能源部將每生產一桶石油所產生的天然氣量(氣油比)小於或等於6,000立方英尺的井定義為油井,超過則歸類為天然氣井。
在位於德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東南部的二疊紀盆地中,天然氣相對於原油的產量比例保持相對穩定,但氣油比從2014年的3,100立方英尺/桶(總產量的34%)穩步上升至2024年的4,000立方英尺/桶(40%)。到2024年9月,二疊紀油田的天然氣產量比2014年增加了八倍,而原油產量則增加了六倍。
位於北達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巴肯頁岩中,天然氣相對於原油的產量比例歷來較低,2014年平均氣油比為1,200立方英尺/桶(總產量的16%)。然而,到2024年,氣油比增加到2,900立方英尺/桶(33%)。與2014年相比,天然氣產量平均增長了186%,而原油產量僅增長14%。
在德州西南部的鷹堡頁岩中,天然氣相對於原油的產量比例在這些油田中最高,從2014年的3,500立方英尺/桶(37%)上升至2024年的5,600立方英尺/桶(48%)。這一氣油比的上升反映了天然氣產量平均增長了14%,而原油產量平均減少了28%。
國際能源署(IEA)報告表示,由於天然氣價格趨於正常化,全球天然氣需求今年的增長速度比過去兩年更快,今明兩年需求量可望持續創下新高。工業和能源使用是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增長。此外,歐洲的工業天然氣需求隨著價格正常化也有所回升,儘管仍遠低於危機前的水平。
報告表示,在經歷了2022年和2023年供應和價格震盪後,天然氣需求逐漸回升。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預計將增長2.5%或超過1000億立方公尺,達到4200億立方公尺的新高。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亞太地區的需求上升,根據IEA的年度《全球天然氣安全報告》,亞太地區今年預計佔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量的近45%。
報告表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再創新高,增長約2.3%或接近1000億立方公尺。與2024年類似,增長仍主要由亞洲推動,亞洲預計將佔全球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然而,IEA指出,天然氣供應仍然緊張,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給天然氣市場帶來了波動性風險。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