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評呂秀蓮兩岸解方:「一個中華」能解決台灣困境嗎?
美中競爭升溫、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許多台灣人都在問:我們該如何保護這創新和繁榮的民主開放社會?應該像烏克蘭那樣做好開戰準備,還是努力與北京當局敲定和平協議以避免衝突?台灣選民的回答,將決定誰能贏得明年1月的總統大選以及國家的命運。
《紐約時報》編輯托克曼(Farah Stockman)12日發表評論,談及台灣人對國家未來的徬徨無措,社會對兩岸解決方案看法紛歧。她寫道:「這些天來,一種不確定的氛圍籠罩台北。與我交談過的人們幾乎都說,不相信台灣能在沒有美國大兵直接介入的情況下承受住攻擊。」
對於民進黨來說,避免與中國爆發戰爭的最好辦法是加強與美國的關係,購買足夠的武器,讓中國在發動入侵前,不得不思考侵略台灣將付出龐大代價。而國民黨則認為,與北京以交流取代交惡、對話取代對抗,才能解決問題。
托克曼特別提到,前副總統呂秀蓮拋出的「一個中華」方案,並質疑「一個中華」就能解決台灣困境嗎?
呂秀蓮2021年出版著作《兩岸恩怨如何了》,呼籲用一個中「華」取代一個中「國」,並用兩岸「統合」取代兩岸「統一」;雙方各退一步就能理順長期頭痛彆扭的兩岸關係。呂秀蓮認為,「統合」可以如同歐盟、拉丁美洲共同體或東南亞國協,兩岸可以統合,再慢慢討論是不是形成「中華邦聯體制」。
2022年10月1日,台灣人民共產黨在台南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升旗典禮。(美聯社)
托克曼寫道,上個月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中後回台後,告訴她:「(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台灣人民第一次意識到戰爭是真實存在的。」當時夏立言剛結束2月中旬的訪中行程,期間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滬寧,還有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各地諸侯共計7人。
國民黨表示夏立言此行3個主要目標,包括「關心在陸台灣民眾、反映基層民意,以及和中國涉台人士交流」。托克曼在文章中指出,她也詢問了夏立言對「一個中華」的看法。夏立言對「中華邦聯體制」持懷疑態度,但表示「任何能夠維持我們現有生活方式並避免衝突的想法,都值得討論。」
在文中,托克曼也提出她的看法。她認為,台灣最接近「一個中華」的時候,是2008年至2016年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然而她說,「一個中華」是天方夜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台灣為中國的一省,「他對任何能讓台灣保持完好主權的事情都沒有興趣。事實上,如果有必要,中國恐怕將宣布加快實現武力統一台灣的時間表。」
她指稱,如今呂秀蓮的想法「極不受歡迎」。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以來,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得到強調,民進黨當局把護照上「中華民國」字樣縮小,讓「台灣」更加突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游清鑫說,台灣人認同從1992年的17.6%一路成長,2022年已達60.8%。
總統蔡英文前往憲指部視導,現場可見快反連著全套戰鬥個裝、身揹建制武器的身影。(總統府提供)
民進黨卡在難以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
托克曼曾在《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擔任外交政策記者,並在2016年獲普立茲評論獎。2020年她成為NYT社論編輯,主要關注國際外交政治議題。最近,她因為獲得美國智庫東西文化中心(East-West Center)的新聞獎學金,而來到台灣。
根據她的分析,台灣主要政黨當前的兩岸解決方案都面臨障礙。民進黨面臨的障礙主要在軍事與經濟上。台灣不是烏克蘭,不被廣泛承認為獨立國家。如果被封鎖,這個島嶼將在大約8天內耗盡天然氣。中國經濟比俄羅斯經濟規模更大、更多元化,市場也更具吸引力。此外在入侵前夕,俄羅斯軍隊的規模大約是烏克蘭的四倍;而中國解放軍的規模達我國軍的近12倍。
「不管台灣人是否承認,台灣的繁榮一定程度上與它是通往世界最大市場的門戶有關。」她寫道,在台北結識了想到中國市場撈金的人們。一位迫不及待想在上海舉辦活動的演唱會主辦人,對方稱在中國賺了更多錢;來台灣學習中文的外籍饒舌歌手Brazy,稱希望自己的歌曲能在中國走紅。
有鑑於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我兵源是否充足、兵役是否需延長等議題成為各界重視的問題,許多民間組織也紛紛推廣「全民防衛」,以提高人民面對災害時的韌性。(AP)
民進黨希望台灣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設法推出「新南向」政策。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或許能挺過去,但農產品首當其衝,中國購買了台灣約42%出口產品,漁民與果農質疑中國能否被輕易取代。
去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海關總署突喊卡台灣多家食品廠產品進口。我國政府誓言要為這些「自由」、「民主」的產品找到新的市場,或者擴大國內消費佔比。但在那之前,中國禁止進口台灣石斑魚和蘋果,已經導致一些台灣農民改變立場。「我們當然希望台灣獨立,」一位果農對前文化部長龍應台說,「但代價是什麼?」
國民黨懂怎麼跟北京對話?有待檢驗
托克曼在文中指出,夏立言告訴她,國民黨赴中國的訪團提出解除石斑魚禁令的要求,而中國官員的反應「是合作的」,並說歡迎台灣漁業協會代表團幾天後到訪。國民黨真的懂得怎麼與中國打交道嗎?她認為,如果中國在國民黨斡旋下解除台灣農產品禁令,就能支持國民黨的說法。
國民黨長期主張台灣經濟要與中國加強交流融合。托克曼說,一位銘傳大學教授告訴她,國民黨過去非常執著於反攻大陸,甚至曾禁止士兵結婚以免他們「分心」。
她補充道,台灣最接近「一個中華」是在馬英九執政期間,當時兩岸關係密切,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允許台灣諸多農產品以低關稅進入中國,而中國卻無對等待遇。ECFA迄今已滿12年,生效以來被認為對台灣經濟帶來效益。但馬英九後來推動的「服務貿易協議」,就遭批評是過頭了,更引發了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運動。
20230220-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出席「國民黨訪陸民生關懷 交流對話之旅 成果報告」 記者會。(柯承惠攝)
不同世代對「一個中華」看法紛歧
托克曼指出,台灣年輕民運人士對呂秀蓮的「一個中華」提案不以為然。「呂秀蓮的提議實際上已經過時了,」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林飛帆說道。見證2019年以來中國在香港的鎮壓活動,許多台灣人認為「一國兩制」不可行,中國肯定一有機會就會廢除台灣的民主。
「中國民族主義者(或他們的辯護者)能別再談什麼中華嗎?」《破土》雜誌(New Bloom)創辦人丘琦欣(Brian Hioe)去年8月發表一篇文章以此為題。他表示,像呂秀蓮這樣現年78歲的人「該退休了」。
然而中國歷史常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老一輩台灣人仍有根深蒂固的「中國人」文化觀。托克曼寫道,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告訴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許多中國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即中國人應該在同一個統治者治下團結共處。
在文末,托克曼引述龍應台的暗示,那些試圖脫離「皇帝」的分裂政權從來不能長久,但台灣似乎是個奇蹟。「在有記載的幾千年歷史中,台灣是中國人的第一個開放社會,」龍應台說,「這是個奇蹟。我們如何生存下去,這將是另一個奇蹟。」
2023年3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順利連任。(美聯社)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