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遊列國 暖胃舒心的世界料理

世界各國都有粥料理。(圖片來源/鄉間小路,下同)

到香港必吃生滾粥,去韓國旅遊不能不吃湯飯;跨過一個太平洋,腳踏文明發展與玉米息息相關的美洲土地,當然得嘗嘗玉米粥的滋味。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中,說到老少咸宜的舒心食物,總是少不了粥的身影,不管裡頭有油條、鹹魚還是巧克力,都能熬煮成一鍋異國風土的精華,跟著我們一起環遊粥的異國世界!

中國廣東粥

米粒熬得透爛、綿密化口是廣東一帶的粥品特色,正統作法是在糊化滾燙的粥底中,放入生魚鮮肉一起煮,待食材熟透即可上桌。廣東粥一詞是臺灣人方便區別粥品種類所取的名字,在香港則稱為生滾粥。著名的艇仔粥是廣州荔枝灣的水上小販撈捕河鮮,再加上碎牛肉、炸花生米、魷魚等熟料煮成的粥品,由於廣東話稱小艇為「艇仔」,因而得名。

中國廣東粥。

日本七草粥

日本吃七草粥的習俗受到中國影響,以水芹、薺菜、鼠麴草、繁縷、稻槎菜、蕪菁、蘿蔔等七種春天生長的蔬菜煮粥,並於新年第七天的早晨吃下,日本人相信能藉此驅邪避魔,保佑未來的一年無災無害。清爽的粥也能讓年節期間大魚大肉的腸胃得到休息,並補充冬天蔬菜攝取不足缺乏的營養。

日本七草粥。

韓國豬肉湯飯

韓國釜山的「豬肉湯飯一條街」,聚集了許多供應豬肉湯飯的老餐館,經過長時間熬煮的豬骨高湯呈乳白色,加入水煮豬肉片、韭菜、蝦醬就是最道地的吃法。豬肉湯飯是韓戰時期的產物,當時物資缺乏,從北方到釜山逃難的人民從美軍部隊取得豬骨、碎肉、豬內臟,煮成湯泡飯補充營養,後來成為釜山代表性的美食。

韓國豬肉湯飯。

英國乳粥

早餐常吃的牛奶加麥片,早在西歐中世紀就有將輾去外殼的麥粒搗碎,混和牛奶或肉湯熬煮成粥狀的食用方式——乳粥,也是平民的日常主食之一,傳統上常搭配鹿肉一起食用。在1390年成書、英國最古老的烹飪手稿之一的食譜中,可以找到乳粥作法的文字記載;到了19世紀,乳粥逐漸變成聖誕節的佳餚,並衍生出添加香料、蛋黃、果乾等多種口味。

英國乳粥。

印度米豆粥

2017年印度世界食品展(World Food India)上,印度政府製作八百公斤的米豆粥,破了世界紀錄,這種以米、豆子煮成的印度粥料理,不同階級、族群、地區各自發展出不同的配方食譜,使用的豆子種類也依循各地物產而變化,另外也會佐以印度酥油、煉乳、香料一起烹調。正因為米豆粥擁有容納各種食材、不論貧富階級的特性,印度政府拿它宴請賓客,呈現印度文化的包容性。

印度米豆粥。

美國玉米粥

美式早午餐常出現的玉米粥原本是美國印地安人的主食,將玉米以石磨研磨成粗玉米粉,加水燉煮成粥狀,餵養了17世紀初抵美洲大陸的英國移民。這道美國南方的經典料理味道清淡,可以添加胡椒、鹽、奶油調味,或搭配蛋、培根、熏肉食用。東南沿海地區的家常早餐會以鮮蝦入粥,1990年代起,鮮蝦玉米粥躍上餐廳菜單,大受食客歡迎,現已成為美國南方的著名菜餚。

美國玉米粥。

菲律賓巧克力鹹魚粥

原來巧克力也可以煮粥?糯米混和可可粉再加水,煮成咖啡色的巧克力粥,是菲律賓人的下午茶點心、早餐或甜點。18世紀大航海時代時,墨西哥與殖民菲律賓的西班牙以物易物,將巧克力與熱可可的作法傳到菲律賓。濃稠的巧克力粥可摻入牛奶或椰奶、糖烹煮,使口感更加香甜滑順;經典配菜是鹹魚乾,不但能平衡巧克力的甜膩,脆韌的咬勁和軟糯的粥相得益彰,越吃越順口。

菲律賓巧克力鹹魚粥。

印尼雞粥

在馬來西亞、印尼的麥當勞也能吃到粥!白粥加上雞肉片、油蔥酥、炸黃豆、印尼蝦餅等配料,再澆上一大匙濃郁的薑黃雞湯,嗜辣者可淋辣醬過過癮,這道帶有濃厚中式風味的雞粥是印尼華人的家常早餐,也是流動攤販的人氣小吃。還有廠商開發速食雞粥商品,只要沖入熱水,不消幾分鐘就能享用一碗熱騰騰的粥了。

印尼雞粥。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19年12月號。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

更多信傳媒報導
植物園方舟計畫 迎戰全球植物滅絕
加油添味的無框架私廚:油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