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台科大高階製造研發中心 奠定台灣下世代新核心競爭力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響應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加速台灣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台科大高階製造研發中心構築一跨領域的平臺,中心主任郭鴻飛指出,結合永續發展、先進半導體製造、與前瞻智慧計算等相關領域專長教授,培育技職體系高階製造人才,為台灣下個世代產業奠定新的核心競爭力。

全球能源議題已是顯學,儲能發展是各國關注的焦點之一。台科大工程學院副院長王丞浩指出,車用鋰電池是由一個個電池芯所結合,雖然焊接有很多種方式,但利用雷射焊接執行時間快,能避免因加熱時間過長,而有爆炸的危險性,此一技術門檻高,為產業勝出的關鍵點。

此外,燃料電池以氫氣為來源,由於使用成本很高,在價格上一直無法有效降低,王丞浩說,如何把成本降低是很重要的事,自己的研究團隊正在進行燃料觸媒的開發。據了解,由於使用的釩金屬成本並不昂貴,又適合大型儲能,該研究團隊也正在積極研發液流電池的開發。

台科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郭鴻飛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學生們皆肯定國科會與產業界給予資源的重要性,無論是在論文、實驗及實習各方面都十分有幫助。其中一位女研究生笑著說,實驗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經過與指導老師討論很快就會有所進展。另一位剛從台積電實習回來的研究生,則自信滿滿的說,去實習時也得學習上台和主管報告,這些都能增加實務經驗,也激勵自已在實驗室時更有自信在研究上有所突破。

台科大產創學院副院長郭俞麟指出,電漿研究隨著科技演進而越來越廣泛,一般電漿製程成本高、耗時長,而大氣/常壓下產生穩定的電漿裝置簡化,成本大幅降低也可連續處理,目前在產業界已有多項應用實例。台灣半導體產業是重要的支柱,在封裝的製造過程中引進大氣電漿除了可以增進附著性又較好處理,線路的穩定性也可以提升。

節能減碳是目前國際間最受關注的課題,郭俞麟率領的團隊利用常壓電漿噴射束提升模具的耐磨耗特性與硬度,對有價金屬綠色化學暨回收製程也有所著墨,未來希望能利用大氣電漿製程技術整合高值金屬回收製程,提供電子產品製成二次產品,達循環經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