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論劍:大魯閣 vs. 王道銀行
作者:朱成志
20~30年前,台股流行配股票股利,但這十多年以來,外資主導更喜歡發現金股利,台股成為全世界最高股息殖利率。但這三年外資大賣超台股1.5兆台幣,長榮上周宣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6成減資,股本從529億減少到211億,退錢給股東,竟然引發市場拋售。國巨跟進減資兩成,股價也小跌;同欣電及金像電減資1元,終於外資買超力挺,股價上漲,而配表的今年減資股不少啊!
連年虧損的大魯閣宣布配發700元消費抵用券及七張「買一送一券」,股價竟然連續6天漲停,3月漲逾7成。長榮大減資後,今年將大賺14~15個股本,上周我說長榮和大立光拚eps孰高孰低,居然股價不強。反而賠錢卻發優惠券的大魯閣,市值從10億大幅成長到近18億,合理嗎?
台股量縮整理時,常常出現一些怪現象,2020年TDR曾比原本發行股價大幅溢價4~5倍,天天漲停,當時網友說「現在不買,明天後悔」。現在哪一檔TDR不被打回地板價?去年王品說要送餐券,也讓股價「漲」聲響起到200元以上,現在也跌回120元上下。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Fed升息後,央行也跟進,一向低於票面額的王道銀行,外資居然3月大買4.4萬張,3/23漲停11元,創了2004年8月掛牌以來的天價,以淨值12元來看,何方外資看中去年賺0.63元,配息0.3元,今年前2個月賺0.16元的小銀行呢?這是投資?還是投機?擁有南山人壽,但缺銀行組金控的尹衍樑應該好好考慮,這比大魯閣穩吧!台股已公布上千家的財報和股息,靠業外貢獻一次性獲利的公司,不能支持股價。高配息而且也能填息的好公司,詳情請參考本期週刊的千檔完整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