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降低罹病風險 定期檢查最重要

【時報-台北電】健康不是說說而已,更是要靠行動支持!三重宏仁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林峰年醫師表示,不少患者因延誤就醫、諱疾忌醫,才讓小病變成大病。因此若想降低罹病風險,定期檢查最為重要!

林峰年提到,台灣近30年來因肝病死亡的人數增加了4倍,而小於65歲的患者更是增加近5倍,可見癌症的凶險程度遠超其他病症。若長時間身體不適,卻只靠成藥亡羊補牢而不進行篩檢,恐怕發現時只能後悔莫及。

林峰年回顧過往病例,曾有1名40歲男性賦閒在家長期飲酒,剛戒酒幾個月就感覺身體不適,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肝指數破5000,最後確診為胰臟癌末期,才驚覺原來過去常感覺疲勞、噁心不僅僅是因為消化道出問題。

國內每40分鐘就有1人因肝病死亡,所以想降低罹癌風險,就得時時注意身體狀況,並且定期追蹤。林峰年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多注意自己的大便習慣有沒有改變,若發現自己慢性腹瀉超過1個月、或是患有B型肝炎及家族病史者,就更要貫徹定期篩檢的鐵則,以一年回診1次為宜。

至於飲食方面,飲食、飲酒不過量也是維持肝指數的好祕訣,控制飲食以8分飽為基準線,少吃宵夜;飲酒則是以男生每天不要超過30克、女生不超過20克為基準適量飲酒,避免飲酒過量造成肝硬化,因此建議在飲酒前,從飲用的酒種、度數以及毫升數進行預估,避免過量。

最後,林峰年語重心長的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害怕做檢查」,因為即使各項指數都保持正常,也並不代表沒有罹患肝硬化或肝癌,定期檢查才是通往健康道路的關鍵,別光吃坊間的成藥而延誤病情,搞壞身體可就得不償失了。(新聞來源:中國時報─王柏森/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