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防戰爭、疫情管制出口 食藥署公布最新血液製劑需求

【時報-台北電】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是對抗自體免疫疾病的關鍵武器,國人所捐贈的血液只能滿足半數患者的需求,仍得仰賴國外血源。對各國來說,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血液製劑,一旦發生疫情、戰爭,就會管制出口。為推動國血國用,食藥署3日公布最新血液製劑預估需求,向血液基金會增加訂單。然而,目前全台血液庫存量偏低,又以台北最嚴重,捐血中心呼籲國人踴躍捐血,提高血液庫存量。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捐血中心會把一定數量的冷凍血漿送去澳洲,造成血液製劑再送回台灣,依照過去食藥署預估的需求量,只能滿足部分患者的需要。其中,免疫球蛋白國血供應將近一半,白蛋白只能供應不到1成,還是要仰賴外國的血源。

王德原指出,每個國家的流行病狀況不一,免疫球蛋白是人接觸到這些環境、傳染性疾病後,產生的免疫力,是重要的血液製劑。原則上來說,適用國外血源與國內血源差異不大,但學理上還是希望「國血國用」。各國對免疫球蛋白都有管控,只要有疫情、戰爭,就會管制出口,因此政府的最終目標是100%國血國用。

食藥署3日公布了最新血液製劑預估需求,血漿、免疫球蛋白等各個品項皆有成長,其中血漿原料需要17萬Kg,免疫球蛋白需要512Kg,白蛋白需要2萬771Kg,第八凝血因子則需要9.9MIU。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羅仕錡說,免疫球蛋白多用於自體免疫疾病,一些病患出現血小板低下、紅斑性狼倉時,就會使用,近年來因擴增適應症,使用量有增加趨勢。白蛋白用於營養不良者、肝病患者、第八凝血因子則用於血友病患,這兩者的需求還好,沒有增加太多。

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長劉俊宏表示,食藥署公布需求量,可視作與血液基金會「下訂單」,期待能穩住市場。民眾捐的血液,至少會分離成紅血球、血漿。每捐出來的兩袋血,血漿通常只用掉一袋,另外一袋就會製作成血液製劑。

食藥署為擴大血源,去年宣布放寬捐血者標準,原65歲以上民眾都需取得醫師同意,改為70歲以上,而過去要求女性至少45公斤、男性50公斤,放寬為不分性別,都需至少45公斤。劉俊宏推估,要增加供應量應無問題,只是目前全台血液庫存量偏低,只能再撐6.1天,又以台北最嚴重,4種血型平均只能再撐4.7天。(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林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