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藥給付 力拚效益最大化
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發生率仍持續攀升,近年因癌症治療方式日新月異,明顯衝擊健保有限資源。為加速取得先進癌症藥品,健保署長石崇良率團赴英,針對創新藥品基金(IMF)及癌藥基金(CDF)運作模式、醫療科技評估(HTA)、多元財務管控機制等議題進行交流,並與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簽署合作備忘錄,力拚日後能在有限的資源下,讓癌症新藥給付的效益達到最大化。
NICE是英國負責改善、追求健康及社會照護體系卓越發展的獨立機構,負責制定高品質健康照護治療指引與標準,並針對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預防疾病提供建議。此次衛福部前往考察,主要是希望瞭解如何在有限資源下,運用HTA技巧,讓病人及早取得突破性新藥,並透過真實世界數據的收集與評估,讓缺乏成本效益的藥品退場,將資源用在刀口上,為具醫療不確定性的昂貴新藥問題提供解方。
石崇良、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執行長林時宜與英國NICE於5月18日共同簽署合作協定,未來將深化雙方資訊交流及人員訓練,以提升健保新藥給付評估及財務管理機制。
健保署參議戴雪詠表示,英國健康服務制度係以稅收為財源,2011年政府另撥付一筆預算建立癌藥基金,因未建立明確的療效評估機制,讓無效新藥退場,導致癌藥基金嚴重超支。
戴雪詠表示,當前台灣的努力重點是,在有限的資源下,讓癌症新藥給付的效益達到最大化。為此,健保署建立暫予支付制度,評估給付有臨床治療潛力,但具療效不確定性、高財務衝擊的癌症新藥,透過搜集一段時間(約兩年)真實世界數據及臨床試驗資料,讓無效藥品退場,以確保資源用於在刀口上。至於台灣未來是否透過《癌症防治法》修法設立獨立基金,或於健保制度下爭取預算,仍待各界溝通獲取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