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態餐飲寫最強10月 但零售業動能漸平

疫情趨於常態化,10月零售與餐飲業績持續成長,不過今年政府沒有推五倍券,致此百貨公司、超市業績持平,表現沒有大成長,甚至量販店營業額還年減4.7%。(資料照)
疫情趨於常態化,10月零售與餐飲業績持續成長,不過今年政府沒有推五倍券,致此百貨公司、超市業績持平,表現沒有大成長,甚至量販店營業額還年減4.7%。(資料照)

疫情趨於常態化,內需消費回復正常。根據經濟部10月零售與餐飲營業額統計,各繳出3807億、769億,都是歷年同月新高。不過前者年增2.1%,增幅是8個月來最小,持續走平。後者餐飲年增13.8%,卻優於預期,顯示民眾已經習慣與病毒共存,放心吃飯聚餐。

今年零售業最強成長是在6月,主要是去年疫情三級警戒重擊消費,基期太低,當月反彈22.5%,之後就逐月走低,10月小增2.1%,是今年2月年節之後最低,曲線漸平。

反之,餐飲業原預期年增7%,實際為13.8%,優於預期,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主要是餐館業表現比當時估的好,可見民眾現在真的與病毒共存,放心出來吃飯聚餐。」,所以餐館業績增加13.5%,比預估好。其他飲料店業增11.7%、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受惠邊境管制放寬,也增27%,表現不錯。

零售業個別通路部份,因疫情常態化消費人潮回流,加上部分進口車到港及週年慶等活動,使汽機車零售業成長1成、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年增4.7%。只是綜合商品業部分,像是百貨公司、超市、超商都近乎持平,甚至量販店營業額還倒退4.7%。

黃偉傑解釋,量販店負成長,乃至百貨公司在有周年慶下還持平,都跟去年10月政府推出五倍券,帶動業績有關,今年並無相關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疫情居家,動輒3成增長的電子購物及郵購業,10月增幅已縮小為8.2%,隨著疫情趨緩,黃偉傑認為從過去高度成長走向緩慢成長,是正常現象。

展望11月,統計處看零售業年增為–1%到2%之間,餐飲業為13.3%至16.3%,也就是零售業走向更持平,餐飲則仍看好。黃偉傑表示,去年10月是五倍券上路,百貨配合五倍券方案活動多在10到11月,今年沒有會受影響,只是本月也有雙11購物節活動,一來一回預估持平。

廣告

同樣今年沒有五倍券,為何餐飲業就持續看好?黃偉傑說,從餐飲11月動向指數大於50來看,預期是看好。為何如此,餐館業、宴會型餐廳解釋是疫情趨緩,有人補辦婚宴、聚餐活動關係。至於10月入境免隔離,外客進來帶動消費效益是否浮現?他則說有去調查精品業,但業者說適逢周年慶,還很難判斷。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魔獸」花癡文挨轟噁心台女!丹妮婊姐認下流道歉了:犯法嗎?
100天搶魔獸實錄! 雲豹資本額僅9千萬 為何敢開破億年薪
高房價有解了?沈富雄大膽曝這招:625萬可買千萬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