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族群》需求弱 外資降評世界、南亞科
【時報-台北電】半導體產業雜音不斷,消費性需求減弱、庫存風險,乃至部分產品出現砍單,牽動外資敏感神經,兩大半導體指標股同遭降評: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降評世界(5347)至「劣於大盤」、瑞信證券最新降評南亞科(2408)至「中立」,產業逆風尚未告段落。
瑞信證券指出,南亞科5月營收月減6%,第二季以來營收季減3%,鑒於現貨價格趨勢疲弱,預期南亞科第二季營收表現落後預期;外資認為,因價格壓力不斷增加,研判南亞科第二季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都將呈季衰退。
放眼下半年,瑞信證券指出,受到總體經濟不確定性,以及2021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時提早出現的拉貨潮導致基期偏高影響,消費性電子產品如:電視、機上盒、家庭應用與物聯網(IoT)穿戴裝置等需求能見度依然偏低,預期記憶體價格下行趨勢至下半年恐更明顯。
儘管隨南韓記憶體製造商退出市場,利基型記憶體供應成長似得到較佳控制,不過,在需求疲弱的環境中,大陸長鑫存儲良率有所提高、華邦電新廠的晶圓產量在年底前增加,都將使供應處在上升態勢。同時,瑞信還提出,應密切關注通路庫存與南亞科本身庫存水位。
南亞科2021年每股純益高達7.41元,然根據外資提出需求疲軟、致使報價續跌的不利因素為基礎,最新推估,南亞科2022年每股純益將衰退超過一成,降至6.55元,2023年小降至6.33元,等於連兩年獲利呈年減。
里昂證券最新產業調查顯示,部分面板驅動IC(DDIC)供應商針對第三季砍單,呼應世界經營管理階層對下半年消費性電子需求保守的觀點。儘管車用、工業用的需求看來仍相對堅實,然不足以彌補PC、TV下滑所空缺出來的產能,這將導致產能利用率與毛利率雙雙衰退。
陳鈞寧分析,雖然世界可透過重新分配產能,將產能轉給持續增長的車用、工業與公共應用端需求,然消費性產品的砍單速度正在加快,未獲得滿足的需求缺口正在縮小當中。(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簡威瑟/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