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股漲0.5%封關,年線跌15%為4年最差,創業板年線挫29%為11年來最糟

【財訊快報/陳孟朔】在2022年封關日的這一天,滬深股市週五齊步收小紅,漲約0.5%和0.2%,但年線各跌約15%和26%,同創2018年以來最差。創業板以小跌0.1%作收,年度重挫29%則創下11年最糟也是2010年上路以來第二差。 市場人士表示,中國疫情對經濟衝擊最嚴重的峰值或已出現,但經濟全面修復仍需時日,後市將呈現寬幅震盪。

滬指連續兩天收低21.87點或0.71%後,反彈15.56點或0.51%,收在3089.26點,年線跌15.13%;深證成指漲19.58點或0.18%,以11,015.99點作收,年線跌25.85%。上述兩大指數皆創下2018年來最差表現,當年各跌24.59%和34.42%。

創業板指數跌2.61點或0.11%,滑落到2346.77點,今年來挫跌29.37%,為該指數2010年上路以來第二差,只比2011年暴跌35.88%稍好而已。

市場人士表示,在俄烏衝突、疫情、美國聯準會(Fed)加息等多重“寒流”下,滬深指數同現四年來最差,但煤炭、旅遊類股逆勢上漲。

展望2023年,市場關注中國防疫鬆綁後能否平穩度過開放初期的感染高峰,明年將出台哪些利好政策以穩經濟,美國是否能在加息與經濟衰退間取得平衡。未來幾個月A股會延續類股頻繁輪動、切換的格局。

匯泉基金經理曾萬平表示,「今年這種經濟下滑的事情比較多--城市靜態管理(部分城市接近封閉)、俄烏衝突、疫情--導致投資者預期很難建立,明年關鍵點包括新的政府班子會出台什麼利好政策、疫情會怎麼演變、以及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

曾萬平指出,目前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的估值在歷史上都是算比較低的,後面稍微有點利好的話,預計就會起來。「不太擔心向下的空間,但向上能走多少,取決於外力,股市是對經濟的反射。今年類股反覆切換,一個類股的行情很難超過三個月,多數是一個多月就結束;未來幾個月,如果沒有外力打破的話,這個格局可能還是很難有所變化。料產能擴張快,但需求達不到預期的行業仍有下跌風險。」

曾萬平認為,港股機會可能比A股大一些,因為跌得比較深,恆生科技類的港股性價比最高。

中國12月初主動跳出“清零”,防疫放鬆後感染者數量快速增加,各地疫情分批次達峰。北京、石家莊等地疫情爆發較早、目前人流正在逐漸恢復;上海、南京等南方城市爆發較晚、疫情正在“達峰”。中國12月29日新增本土新冠死亡病例1例,現有重症病例達1,966例。

12月經濟活動受到拖累,路透綜合14家分析機構的預估中值顯示,中國12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料仍在萎縮區域,持平上月觸及的七個月低點48。

中證申萬煤炭指數收盤小漲0.2%,今年漲了23.6%。中證旅遊主題指數收高0.9%,今年漲12.1%。中國中免近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