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吳亦兵:投資人更關心名目GDP

近期中國資本市場表現在亞洲市場敬陪末座。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吳亦兵對此表示,除了地緣政治、信心低迷等因素,財富縮水亦是主因。他認為比起實質GDP,投資人更關注名目GDP能否回升,這才是扭轉資本信心的關鍵。

財新網報導,吳亦兵指出,過去一年MSCI中國指數中權重前30大企業的加權盈利增速為30%,預期今年能達到21%,盈利水準不算太差。除了外資信心不足,中國投資者的信心也不足。舉例來說,政策允許險資資金進行股票類資產配置的比例為45%,但是實際配置比例只有10%左右。

至於該如何扭轉資本流及信心,吳亦兵表示,首先要提高中國名目GDP。舉例來說,2023年中國實質GDP為5.2%,但名目GDP是3.69%,平減指數是-1.43。疫情前的2019年,實質GDP是5.8%,但平減指數是3.42,所以名目GDP高達9.6%。

他表示,大部分投資者都在關心名目GDP,實質GDP只是反映長期的趨勢,投資者相對不那麼關注。其次,要看需求端政策。中國傳統經濟政策更加關注供給端,較典型的措施就是出口退稅。如今中企的製造能力已有相當水準,其實不需出口退稅,可將補貼出口退稅的資金用於需求端,以提振信心。

二是房地產政策。中國城市居民資產負債表中最大的一項就是購房。只要房價保持上漲,就能成為穩定信心的壓艙石。如今民眾不願意花錢,正是對財富效應的預期降低。

吳亦兵指出,雖然中國政府已開始往需求端轉型,但仍相對謹慎。目前需求端政策包括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但「這些消費多是一次性的,錢花了一次後沒有乘數效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