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白內障手術選哪種人工水晶體好? 醫曝最多人忽略「它」視力大打折
▲3C重度使用、高度近視讓台灣白內障患者越來越年輕,真走到手術這一步,一般人卻常忽略最重要關鍵,影響效果。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羅偉哲/高雄報導
大量使用3C產品、加上國小學童高近視率衍生出來的大量高度近視一族,醫界觀察,台灣已經浮現了新的國安危機!一年接受白內障手術人數,逼近26萬人大關,且患者還越來越年輕化,一般人總以為大不了置換人工水晶體就可以一勞永逸,但國內眼科名醫提醒,常見民眾忽略了事先矯正散光的重要性,結果不管選了多好、多貴的人工水晶體,依舊得不到良好視力。
白內障是當眼睛內原本清澈的水晶體,因為老化、用眼過度、撞擊等不同原因,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損及視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當下最大致盲元凶。
每年操刀白內障手術數量占國內前茅、澄清眼科總院長吳孟憲表示,台灣人的幸福在於,有全民健保、加上手術技術良好,幾乎已沒有人會再因為白內障而失明,但驚人的數字顯示,光是2019年一年,接受白內障手術人數逼近26萬人,且過去5年間,幾乎每年都以5到6%的幅度在成長。
白內障在醫師口中最大特點是「溫水煮青蛙」,初期難察覺出症狀,但只要是短時間內,眼睛視力急速惡化,近視度數突然暴增,一到晚上視力就極差,嚴重眩光,出現複視硬把紅綠燈「三燈看成五燈」,很大機會就是白內障「熟了」。
吳孟憲說,擺脫過去老化病的刻板印象,台灣白內障患者出現有年輕化的趨勢,以他個人門診分析結果顯示,55歲以下的白內障患者比率,一口氣比十年前多出4倍;治療白內障,不論使用眼藥水或服用藥物,皆只能控制、延緩惡化,無法幫助視力品質回升,一旦視力真惡化到影響人身安全及眼睛健康時,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是唯一有效的辦法。
最叫患者霧煞煞的是,人工水晶體琳瑯滿目、功能榜標各不相同,往往不知到底該選哪一款?
吳孟憲以多年經驗,歸納出最關鍵、也最簡單的一點,先搞清楚自己有沒有散光,第一要務要先矯正散光,否則不管用了什麼樣的人工水晶體,視力結果一樣不理想。
吳孟憲一一剖析優劣,常見的人工水晶體大致分為單焦點、三焦點、延伸焦距三大類,全看自身實際需求和生活情形來考量,傳統的單焦點能聚焦遠距離,但在中、近距離仍需老花眼鏡來輔助;三焦點則可以一口氣聚焦遠、中、近距離,但在看遠看近的轉換過程,會有模糊不清的「不連續」狀況;延伸焦距則沒有視力不連續的困擾,尤其最新「非繞射型」延伸焦距的人工水晶體,甚至不再有夜間光暈、眩光的副作用,讓有夜間駕駛需求者受惠最大,唯一缺點,近距離表現較為不佳,無法看太近。
吳孟憲更以自己擔任牙醫師的學弟為例,因近千度的高度近視白內障早早找上門,熱愛潛水的他,為了滿足運動跟平時看診的中距離需求,最後接受建議選擇了「非繞射型」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術後滿意得不得了,90%以上時間不用再戴眼鏡。他強調,只要術前與眼科醫師充分討論,就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用眼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恢復良好生活及視力品質。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康人勤運動卻猝死? 在家量血壓得懂「722」原則好逃過死亡陷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