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手 為綠建築上緊發條

內政部已宣示明年將提修法草案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並推動「綠建築+建築能效」同軌申請。圖/本報資料照
內政部已宣示明年將提修法草案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並推動「綠建築+建築能效」同軌申請。圖/本報資料照

內政部已宣示明年將提修法草案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並推動「綠建築+建築能效」同軌申請,明年7月起全台新建物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時,也須取得建築能效認證。而針對既有建物,內政部也正研議減碳管制辦法。

對於既有建物,政府也以公有既有建物優先帶動,並在第三季推出「BERSe既有建築能效登錄」系統,透過建物使用執照及連續24個月的電費單據計算使用碳排。

全台6萬件公有既有建物優先推動「BERSe既有建築能效登錄」,若取得能效1級,通過審查後則可取得綠建築黃金級標章,若落為5級以下,則由專家評估法診斷設備效率以改善更新。

不論新建物、既有建物,內政部均以「公有先行」為原則,逐步推進到民間建物實施。目標在2026年提前達成公有新建物全面取得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預計到2050年時,將有100%新建物及超過85%既有建物為近零碳建築。

建築部門的排碳中,有四分之一是在建築物施工過程中排放,另外四分之三則是當人居住到建築物當中、使用建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排放。因此,內政部強調,推動建物淨零的政策,必須從設計規劃和電器使用著手。

另一方面,鎖定建物「使用效能」加速減碳,內政部也在現行「綠建築標章」制度基礎上建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系統,藉推行逾25年的綠建築制度順水推舟,讓建築能效標章與綠建築標章掛鉤申請,以加速帶動建築物取得建築能效等級標示以及淨零碳建築,並且以耗能量大的建築優先,逐步增加建築物適用範圍。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
台股基金夯 19檔淨值破百元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