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流動性 人行放水3千億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25日公布,為維護上半年末的流動性平穩,25日開展人民幣(下同)3,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附賣回)操作,利率持穩在1.8%,規模創下近兩個月新高。扣除到期量,單日淨投放高達2,140億元。

北京商報25日報導,自上周以來,人行已連續多日加量逆回購操作,以維護流動性平穩。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主要是近期市場利率波動幅度較大,反映市場資金偏緊跡象。而背後原因,則是政府債券發行加快、繳稅期將至等因素,短期資金需求增加。加上季末、年中特殊時點臨近,人行調整公開市場操作節奏,避免流動性過度波動。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指出,逆回購操作規模的變動,是考慮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政府債發行放量等趨勢,以及流動性指標考核等跨月因素。人行透過公開市場擴大放水,有助於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市場預期穩定、運行平穩。

除了透過逆回購釋出流動性,市場普遍預期年內有望降準降息。人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近日出席中歐陸家嘴金融50人論壇夏季會議時表示,隨著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發行,降準勢在必行。儘管降準時間點不易預測,但超額存款準備金比率(超儲率)愈低時,降準機率愈高。

他指出,面對大量的政府債券發行,貨幣政策為了配合財政政策,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降準。因為多數國債和地方債都是由商業銀行購買,人行必須透過降準來滿足銀行的流動性需求。

至於降準時機,盛松成指出,可以透過超額存款準備金比率的高低來觀察。當超儲率愈高,代表銀行可自由支配的資金愈多,降準機率下降;超儲率愈低,說明銀行可以支配的資金愈少,降準機率就高。他表示,大陸超額準備金率高的時候接近8%,但今年第一季末只有1.5%,降準可說指日可待。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