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德示警,全球經濟面臨經濟民族主義等三大壓力

【財訊快報/陳孟朔】在聯準會(Fed)降息50個基點、推動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兩天後,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20日示警,全球經濟正面臨著「經濟民族主義」、全球貿易崩潰和1920年代大蕭條的壓力。拉加德20日出席在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IMF)發表講話時指出:「我們面臨著自192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疫情、自1940年代以來歐洲最嚴重的衝突,以及自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能源衝擊。這些干擾加上供應鏈問題等因素,已經永久改變全球經濟活動。」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20日表示,世界經濟的急劇變化,可能會使通膨在未來數年內起伏不定,從而令控制物價的努力複雜化,但堅持通膨目標的做法仍是最佳選項。

在過去十年中,從去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到技術的巨大進步等經濟轉變,令經濟學家倍感困惑,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未能預測到最近一輪通膨急升的情況,這使得各國央行落後於形勢發展,匆忙開始控制物價。

拉加德認為,未來的世界更加不確定,因此需要充分的靈活性,而不是新的任務,她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幾個月出任歐洲央行總裁。「如果我們進入一個通膨更加不穩定、貨幣政策傳導更加不確定的時代,那麼保持這種深度錨定的價格形成將至關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實施貨幣政策的方式將保持不變。」

其中一個關鍵變化與「超級明星」企業在數位世界的主導地位有關,如雲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搜索,可能還有人工智慧。

超大型企業對外部融資的依賴程度較低,勞動力占比也較低,因此其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較低,這削弱央行引導經濟的能力。

拉加德認為,如果企業通過「近岸外包」或「友商外包」減少價值鏈,那麼全球化的逆轉可能會反過來增強央行引導經濟的能力。就近設廠也會增加資本需求,因此企業可能會對利率變化更加敏感。「資本深化可以提高經濟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從而有可能通過利率管道提高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

問題是,這種變化也可能造成通膨起伏加劇,尤其是在超大型資訊技術公司對貨幣政策的敏感度較低,而製造商受到的影響較大的情況下。

金融科技企業在放貸中的占比增加也會給央行帶來更多麻煩。

這些企業向經濟提供信貸的效率更高,但其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度也高於普通銀行,從而使經濟的繁榮和衰退都變得更加劇烈。「這種快速響應能力也意味著,金融科技企業放貸在壓力時期可能會更加順應週期的變化,從而放大信貸週期和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