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學:思想陷阱與偏誤

股神巴菲特的師父——班傑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說過:「投資者最大的問題,甚至是他最大的敵人,可能就是他自己。」不是我們並不想增加自己投資效益,而是我們的情緒及思想往往導致一些反其道而行的行為,故今天談談這些誤區,望各位在未來的投資路上別因而墮馬。

  1. 過度自信

有一個跟投資無關的美國街頭調查,受訪者要評估自己的幽默感,結果為「95%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幽默感高於一般水平」。另外還有些調查發現——「100%男性認為自己擁有優於他人的人際關係」、「94%的人認為自己的運動神經高於平均水平」、「42%企業員工認為自己是公司內最優秀的 5%員工」。人類的天性往往就是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聰明,更有才能,同時有傾向把成功歸因於自己,失敗卻歸咎於他人。如果在投資路上也這樣,在熊市失利只慨嘆時不予我,在牛市得利卻以為自己投資能力優秀,這樣不求進步,並不努力研究企業基本面及自己的投資習慣,基本上是必然招致禍害。

  1. 錨定效應

對於「現價在低位」這一句話你有何理解?投資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都是參考企業的過去股價,但要從「現價在低位」這套邏輯獲利,必須要是相對於未來價格而言的低位。所以投資者若往往從過去股價推算出現價應否買入,很有可能會選中一間基本面轉差而股價下滑的企業,到後來「現價在低位」就能每個交易日都掛在嘴邊了。

  1. 確認偏誤

當投資者決定買進股票時,很容易會傾向尋找資料以支持其行為,而非考慮這個決定的潛在風險或思慮上的過失,使我們的投資決定趨於情緒化而非出於理性。可以說:過度自信加上錨定效應會強化了確認偏誤,讓我們的投資逐步趨離正確。

  1. 沉沒成本

菲利普・費雪 (Philip Fisher) 說:「投資者僅為了打平而持有他們實際上不想要的股票,所損失的金額可能比因為其他單一理由而持有股票的金額來得高」。投資者有死抱蝕本股票的趨向,因為一但低價賣出就等同承認自己曾經做錯決定,導致最後持有一手基本面劣化的股票多年,失去了其他優質的投資機會。

如何有效避開陷阱及偏誤

我們的大腦及思想都很複雜,但要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卻意外簡單。其一就是延長作投資決定的時間。在資訊科技高度便利的今天,我們在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股票價格逐秒跳動,這讓我們有「投資良機只會出現在極短時間」的錯覺,讓我們在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就作決定,事前的研究功夫自不然十分匱乏。而有效延長作投資決定時間的方法,可以是找一個投資拍檔,下決定前必然要先跟他討論。倘若他是一個極有智慧的人(例如巴菲特的拍檔——蒙格)自然最好不過,縱然對投資一無所知亦非壞事,讓他有一個要跟你「打對台」的預設立場,不斷質疑你的投資決定,讓你在自辯的過程中深思自己的決定有何不足,讓你的投資決定歸回理智。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