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了有哪些徵兆?3大產兆告訴你,有這些情況「待產包這樣準備」
離預產期的日子不遠了,建議孕婦事先了解各種產兆,有助於當徵兆發生時做出正確的判斷,也能減緩內心的焦慮不安感。「醫師,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生?」不少懷孕媽媽在預產期將近,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對於懷孕女性而言,越接近生產日子,就越需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與生產徵兆。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劉政賢表示,隨著懷孕晚期,胎兒的頭部會漸漸下降至孕媽咪的骨盆腔內,俗稱「胎頭下降」。從外觀上,媽媽的肚子會比較下沉,但身體的感受卻變得較為輕鬆。
另外,像是不規則宮縮、胎動減少、腰痠背痛、骨盆腔周圍的肚子疼痛或出現便意感等,也都是孕期進入最後1個月的常見現象。
延伸閱讀:
水中生產是什麼?孕婦有「這8狀況」不可做!流程、優缺點一次看
認識3大生產徵兆
除了上述的常見現象外,劉政賢說明生產的3大徵兆,提醒孕媽咪出現產兆時,需要前往醫院準備待產。
落紅
接近預產期,子宮頸會逐漸變薄、變軟,使子宮頸口的「黏液栓子」之分泌物會伴隨著血液排出,即為「落紅」。落紅的出血量沒有月經來得多,分泌物多為咖啡色或暗紅色,但出現鮮紅色、出血量像月經的第2天或第3天般,就需儘快就醫。
破水
羊膜既是保護胎兒的重要屏障,避免受到外來的感染,也是重要的生產徵兆。當羊膜破裂後,使羊水從陰道流出,此感覺就像在尿尿,代表寶寶快要出生了。羊水通常為透明清澈、無味的液體。
提醒懷孕媽媽,一旦破水,無論有無不適,都需立即就醫,避免母胎遭受感染。
規律陣痛
生產前1個月左右,會出現不規律性的子宮收縮,稱為「假性陣痛」,但並非生產的訊號燈。隨著孕期將近,子宮收縮的現象會越趨規律、強度也逐漸增強,可能每3~5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時間拉長至30~90秒之間時,就是分娩的主要信號。
延伸閱讀:
產後食譜》懷孕生產大傷元氣!藥膳補氣「這樣吃」助恢復體力
待產包這樣準備
隨著預產期來臨,隨時都有臨盆的可能,劉政賢建議,孕婦在32~36週左右可著手準備待產包,只要母胎出現任何狀況時,就能立刻拿著去醫院待產,才不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他補充,「現在很多醫院都會幫媽媽與寶寶準備需要的待產包物品,不妨在進行護理諮詢時,詢問醫護人員醫院是否會準備。」究竟待產包要如何準備?劉政賢說明如下:
證件
為了辦理相關手續等,務必在到院前準備好相關的各項證件,如:夫妻雙方的身分證、健保卡、孕婦健康手冊。
媽媽用品
可準備媽媽平時使用的個人衛生用品,能找回對生活的熟悉感,減少內心的不安,像是:盥洗用具、換洗衣物、免洗褲、濕紙巾、衛生棉、產褥墊、會陰沖洗器、棉花棒等。
寶寶用品
寶寶出生後至出院前,多數醫院都會提供寶寶的所需用品,父母可事先準備出院時需穿著的包巾、嬰兒服、襪子、尿布、濕紙巾或嬰兒汽車安全座椅等。
另外,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醫院會準備兩份新冠快篩試劑,作為住院準備時的使用。
準爸爸陪產.當個神隊友
媽媽在產房「打仗」,爸爸可別在一旁「觀戰」。懷孕生產通常被視為女人家的事,但身為新生命的共同創造者,建議準爸爸在孕期到生產的過程中,陪伴妻子走過每一段路,劉政賢表示,對準爸爸而言,必須要有自我認知,了解自己會在孕期間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另外,他也指出,「當產婦只有一人待在醫院待產時,需面對陌生的環境與身體不適的變化,真的會很孤單。除非不得已的情形下,建議丈夫或家人應儘量騰出時間陪伴與提供協助。」
參與產前教育課
鼓勵準爸爸參與產前教育課程,吸取孕產相關知識,以了解孕婦在懷孕生產的各項環節及身體變化,包含:孕媽咪的心理適應及生理變化、熟悉無菌操作注意事項、生產過程中會面臨的問題、產後護理、新生兒照護等。
他說,「準爸爸參與課程後,能對孕程有所了解,當孕婦出現身理不適時,可試著協助減緩其不適感,包含:按摩、支持、陪伴、提醒呼吸的方法、姿勢的調整等。」
陪產、一同走過生產關卡
現今,許多爸爸會進產房記錄生產過程或陪伴產婦生產,給予最大的支持。
為了讓生產作業進行順暢,醫護人員通常安排陪產家人站在靠近產婦頭部的兩側,避免影響醫護人員的接生作業及碰觸醫療用品。
進入產房後,除了拍照或錄影、替另一半加油打氣,也能配合醫護人員的指示,協助產婦保持正確的生產姿勢、引導用正確的方式用力,並隨時以口頭鼓勵,如:「剛剛表現得很好」、「繼續深呼吸、吐氣⋯⋯」等,成為太太的最佳後盾。
產假與陪產假的相關規定
根據法令規定,女性在分娩前後應停止工作,並給予產假8星期,而產假期間的薪資須照常發給。而受僱者於妊娠期間,雇主應給予產檢假7日,薪資也必須正常照給。另外,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1條規定,雇主不能因產檢假,影響懷孕勞工之全勤獎金、考績等的不利處分。
此外,受僱者陪伴其配偶進行產檢或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檢及陪產假」7天,薪資仍須照給。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為:我快生了嗎?快速認識3大產兆,有這些情況時,孕婦準備要待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