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首席經濟學家揭全球4大風險 美債違約爆發恐引金融危機

彭博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指出,2023年以來種種跡象顯示,今年全球經濟的前景優於先前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正出現強勁復甦,歐洲有望擺脫經濟衰退,美國則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進入衰退,而美國可能面臨的災難性債務違約令人擔憂。他更指出,「如果市場對美國財政部失去信心,將會對美國經濟成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引發一場金融危機。」

風險一、美國面臨債務違約隱憂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2月15日發布最新估測報告稱,如果不及時調高目前31.4兆美元的舉債上限,美國財政部恐將在7月至9月間面臨債務違約的重大災難。從2024年到2033年,聯邦預算每年平均會再增加2兆美元赤字。

歐樂鷹認為,美國國會當前極度分裂,「美國出現債務違約的可能性是無法被排除的。一旦美國觸及債務上限,聯邦政府將無力償還債務,這將產生非常災難性的後果。」彭博的估算表明,如果市場對美國財政部失去信心,將會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極為重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引發一場金融危機。

風險二、全球經濟仍面臨多重挑戰

歐樂鷹指出,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為了遏制通膨而大幅加息,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具有滯後性,可能滯後六個月、九個月,甚至一年。因此,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是主要央行實施的緊縮政策對經濟的潛在衝擊。

對於亞洲來說,中國大陸房地產仍是一個相當大的風險,日本新任央行總裁可能會有不同的政策立場,也對負債累累的日本來說無疑是存在風險。此外,儘管俄烏衝突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最嚴重影響已經過去,但衝突仍未結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在持續。

風險三、美持續升息 提高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美國聯準會一直在收緊政策,然而勞動力市場持續火熱,失業率很低。部分市場觀點認爲美國也許會「軟著陸」,即在遏制通膨的同時,避免造成經濟衰退和失業率上升。

廣告

歐樂鷹認為,軟著陸是可能的,但聯準會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控制通膨,若聯準會不得不做更多的事情,像是必須升息,利率可能會攀升至5.25%,甚至更高。這使得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更高,而不是更低。

風險四、全球化程度降低 通膨風險不降反升

新冠危機之前,全球央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需求疲軟和低通膨。某些知名學者專家認爲,一旦度過了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的衝擊,經濟將回到疫情前的需求疲軟和低通膨。

但歐樂鷹認為,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降低,這代表全球經濟可能更頻繁地遭受衝擊,並面臨更高的通膨風險。例如俄羅斯切斷對歐洲的能源供應並導致能源價格飆升,或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造成的貿易壁壘和金融流動壁壘。「日益支離破碎的全球關係,或許意味著在我們擺脫當前的多重衝擊之後,仍然面臨著更高、更不穩定的通膨。」

好消息:可能上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歐樂鷹指出,過去幾周以來,許多事情開始變得比預期的要好:歐洲隨著天氣轉暖,能源危機陰霾漸散,看起來有望擺脫經濟衰退;中國大陸也更早、更有力地走出疫情限制措施;雖然美國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現衰退,但年初的跡象表明,至少它目前仍在增長。

彭博將在第一季末更新對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歐樂鷹說,如果現在重新做預測的話,會比幾周前所做的預測(2.4%)更樂觀一點。(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景氣連閃3藍燈 創13年9個月新低!國發會:觸底反彈還早

楊金龍:台灣沒有停滯性通膨危機、GDP可保2%

慘!無薪假人數飆破1.7萬人 製造業放近7千人超越旅行社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