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哈馬斯恐攻周年 中東冤冤相報的警世錄

一年前的10月7日,哈馬斯恐攻以色列,造成重大死傷。一年來,在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加倍奉還」的報復行動下,這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已經發展成為多線戰爭,無論從戰爭型態和戰線推進速度觀察,除非有熟練的國際政治操作介入,否則很難阻止戰火繼續擴大,更遑論重新追求中東和平。而中東冤冤相報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值得各國領導人引以為鑑。

去年10月7日大屠殺引發了前幾十年加起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一系列事件。以色列在走出最黑暗的日子後獲得國際間廣泛同情,當尼坦雅胡宣戰並對加薩的哈馬斯組織發動猛烈攻擊時,盟國支持以色列追究責任,但也提出警告。美國拜登總統警告以色列應避免華盛頓在911襲擊後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時犯下的錯誤;隨著加薩死亡人數飆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警告,若以色列不採取更多措施保護平民,就有可能以「戰略失敗取代戰術勝利」。

然而,在震驚悲憤和危險不安時刻,盟友的警告似乎被以色列忽視。宿敵間的傳統紅線一再被跨越,歷史先例也變得毫無用處。接下來的一年是災難性的死亡與破壞,悲劇疊層。

以色列殺死哈瑪斯領導人辛瓦爾,但哈瑪斯並沒有消失。根據巴勒斯坦衛生官員,以色列的攻勢迄今造成 41,0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炸彈將大片地區夷為廢墟,大批加薩百姓被迫離開家園,疾病飢餓環伺,痛苦不堪。

另一方面,以色列對真主黨的攻擊,成功暗殺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入侵黎巴嫩,在在顯示了以色列國防軍事的主導地位。黎巴嫩總理米卡蒂告訴聯合國,百萬黎巴嫩居民被迫逃離家園,流離失所,成為中東政治僵局的無助受害者。

支持以色列者或許認為直搗真主黨對伊朗是一大重創,將進一步削弱伊朗的實力,伊朗在黎巴嫩長達數十年掌控阿拉伯國家的計畫可能會化為灰燼。然而,這些人遺忘了1982年和2006年以色列曾兩次入侵黎巴嫩,結果導致黎巴嫩的政治情況變得更加棘手,從長遠來看,以色列本身也更不安全。

中東政局千絲萬縷。去年10月7日大屠殺事件固然有其歷史背景,更有當代地緣政治因素。在此之前,海灣阿拉伯政權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曾認為,可以在擱置巴勒斯坦問題的同時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擔心他們伊朗,且越來越蔑視美國的智慧和日漸式微的實力。因此,他們需要以色列協助在這個網路戰的新時代與伊朗進行鬥爭。沒想到,一年前的哈馬斯大屠殺再次喚起全球對巴勒斯坦的注意,巴勒斯坦建國問題沉寂多年後重新回到全球外交桌面,這正是哈瑪斯、真主黨和伊朗想要的。

過去兩周,以色列對真主黨殲滅性的攻擊,讓全球見識到該國擁有打現代科技戰的強大軍力。但以色列可以取得安全嗎?可能不會;剩下的人質會很快獲釋嗎?遺憾的是不太可能。以色列與哈瑪斯、真主黨、胡塞武裝組織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可能會因為過去兩周的變化暫時沉靜,但最終無法真正結束。這是歷史上無數單靠武力難以實現和平與安全的例子。以色列雖證明擁有強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網路滲透和常規武器組合的強大軍力,但戰勝並未令他們感到安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尼據說已被安置到「安全」的地點,但在現代世界裡,安全的地方並不存在。

如今歷史已被加速推入後中東時代。後中東時期以巴衝突不再只是傳統的領土主權之爭,雙方若沒有和平的願景,未來就沒有希望。地緣政治不是一成不變的,長期和平與安全需要政治遠見;如果沒有可靠的政治願景,就不會有穩健的和平。不幸的是,尼坦雅胡領導下的以色列政府嚴重缺乏「以和止戰的政治願景」。

伊朗領導人目前或許正在舔舐傷口,但德黑蘭方面一定會加強對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的投資,並尋求重建真主黨,更可能開發核武。加薩走廊內仍存在著政治真空,成千上萬年輕人準備為自己的未來與以色列對抗。以色列戲劇性地重申了自己是區域內的主力,但若不尋求與巴勒斯坦成為鄰國,實現和平政治,長治久安就不會存在,中東局勢也隨時會成為一場徹底大火。

無論中東局勢如何,世界主要國家都不應忽視此一教訓。AI和創新先進技術提升軍力,關係國家生存,但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並不能保證安全。猶太國家的持久安全之路涉及與巴勒斯坦人的和平解決,而不是永遠的戰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世銀調降陸今明年GDP成長
2022財稅四新制 綜所稅最有感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