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股》烏俄戰不停 中石化坦言成本壓力增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中石化(1314)今(7)日舉辦法人說明會,去年在疫情後的回溫帶動下,全年淨利成長429%,每股獲利1.09元,中石化目前持續以石化產業、土地開發雙主軸並行,發言人陳穎俊也坦言,「烏俄戰爭確實對原料成本帶來壓力」!

中石化營運雙主軸為石化產業、土地開發。陳穎俊表示,中石化主要兩大石化產品為CPL(己內醯胺)、AN丙烯(月青),CPL自去年起疫情回溫,價量都出現回溫,但目前狀況依舊是供給大於需求;AN上半年因為美國冰風暴、加上下游疫情解封,需求回溫,但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大陸新增產能加入下,AN報價也出現修正,中石化近三年AN貿易量提升,使得銷量大逾產量,斗六廠也加入貢獻PA6產業,整體來說,中石化2021年在疫情後復甦下,恢復獲利。

中石化2021年全年營收為352億元、年成長100%,全年稅後淨利為36億元、年成長429%,每股稅後純益為1.09元。全年毛利率為14.5%,年成長14.3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為7.15%、年成長17.5個百分點。

中石化各產在第一季產能利用率上,頭份廠CPL產能利用率78%、斗六廠PA6為81%、大社廠AN為82%,小港廠因正逢歲修產能利用率降到62%,全台303大停電,儘管有點影響,但不影響產銷。

原物料部分,陳穎俊表示,其實在烏俄戰爭之前,因為全球倡議減碳等因素,相關原物料已經出現大幅度反映,首先,丙烯、苯在原油價格上升下,價格攀升;另外,近期在烏俄戰爭下,備受討論的液氨,因天然氣價格和烏俄戰局衝擊,帶動價格上揚,從過去200~300美金,到現在已經衝上千元美金,因為中石化的CPL、AN都需要液氨作為原料,故原料的成本攀升,對中石化是一大壓力,也對中石化近兩年營運造成影響。

中石化在台灣的投資性不動產遍及台北、新北、苗栗、嘉義、台南以及高雄,北台灣主要就是京華廣場,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取得建照,最快2023年上半年初開始動工,南臺灣主要重點則是在高雄。海外土地開發部分,中石化依舊鎖定越南、緬甸,緬甸投資位於仰光市中心,為12.5層的住辦混合大樓,投資金額為550萬美金,早在2020年就取得便照進行銷售,惟近年緬甸政經環境風險加劇,多少有影響。越南部分,鎖定胡志明市、河內以及周邊省市,採用大面積土地開發權+市區小型與案並行,會選擇與合作夥伴共同參與或是獨資,並結合集團資源取得大面積賭地開發權。

展望後續,在石化產業上,中石化將持續進行工廠生產轉、精細化下游拓展,並朝電子及化學原料市場切入布局。土地開發上,包括京華城各階段工程規劃執行、加速安順廠區土地復育工作、國內土地活化、北高二督都市更新業務推廣,海外則會持續針對東南亞市場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