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北溪管線洩漏 專家表示不排除人為破壞

【時報-台北電】歐洲國家近日積極調查位於瑞典和丹麥附近的波羅的海下運行的2條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的不明原因洩漏,這是自烏俄戰爭以來,歐盟能源危機的核心基礎設施,西方專家和建立北溪天然氣的俄羅斯都表示,不排除人為破壞的可能性。

綜合外媒報導28日報導,瑞典海事局就北溪管道發生2次洩漏發出警告,此前不久發現附近的北溪2號管道發生洩漏,促使丹麥限制在5海哩半徑範圍內的航運。

這兩條管道一直是歐洲和莫斯科之間不斷升級的能源戰爭的爆發點,這場戰爭重創了西方主要經濟體,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並引發了對替代能源供應的探求。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告訴記者表示,俄羅斯天然氣管洩漏令人擔憂,而破壞是可能的原因之一。現在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在發現洩漏時,2條管道都沒有向歐洲輸送天然氣,但這些事件將破壞歐洲可以在冬季之前通過北溪1號獲得天然氣的希望。

線路運營商Nord Stream AG表示:北溪系統的3根海上天然氣管道在同一天同時發生的破壞是前所未有的。」、「目前還無法估計恢復天然氣運輸基礎設施的時間。」

雖然兩者都沒有運行,但兩條管道仍然含有壓力氣體,丹麥能源部長喬詹森(Dan Jorgensen)在一份書面評論中說,週一在俄羅斯和丹麥之間的北溪2中發現了洩漏的氣體。

克里姆林宮控制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壟斷了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出口,該公司拒絕置評。俄羅斯在8月完全暫停供應之前,通過北溪1號削減了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並將西方制裁歸咎於造成技術困難。

歐洲政界人士稱,這是停止供應天然氣的藉口,當時新的北溪2號管道尚未進入商業運營,在俄羅斯於2月向烏克蘭入侵的前幾天,德國取消了用它來供應天然氣的計劃。(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張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