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市場憂心陸報復性關稅 歐洲汽車股嚇跌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車課以額外的關稅,由於市場不確定中國會如何應對,周四歐洲一些大型汽車製造商股價進一步下跌。

歐盟在周三宣布,從七月起,除了10%的標準汽車稅之外,額外再對中國電動車課以關稅,包括最低的比亞迪稅率為17.4%,最高的上汽集團38.1%。

周四歐洲汽車股下跌2.3%,指數來到近四個月最低水準。對中國曝險最多的瑞典富豪汽車(Volvo)重挫6.2%,義法合資公司Stellantis下跌2.8%,德國的保時捷、福斯、賓士、BMW皆下跌在1.7%至3.7%之間。

汽車零件供應商也受到打擊。巴黎上市的Forvia和Valeo分別下跌5%和3.2%。德國的Continental跌3.6%。

對中國報復的擔憂,也蔓延到汽車業以外。法國白蘭地製造商人頭馬君度(Remy Cointreau)下跌4.5%。

分析師認為,中國的反制措施可能直接針對汽車業,甚至也可能針對法國白蘭地業者。

Stifel分析師Daniel Schwarz表示,風險在於,中國也有可能採取特別行動,打擊對中國出口的德國汽車業者。

不過一些投資者預計,北京將作出較和緩的回應,因為儘管利潤變得較低,中國汽車製造商仍能向歐洲出口。

資產管理公司Niche創辦人Massimo Baggiani表示:「對中國來說,關稅並不那麼嚴重,對歐洲來說絕對必要」,「如果沒有祭出關稅,這將對歐洲經濟、電動車發展、就業帶來嚴重問題」。

廣告

摩根士丹利表示,豪華汽車製造商保時捷會特別的謹慎。該行預計,德國汽車業的市場情緒將維持低迷,因為此一進展,可能導致管理團隊將2024/25財年的財測數字調至較低的水準。

瑞銀(UBS)表示,即使關稅最終確定,仍預期中國領先業者將繼續進軍歐洲市場,並加速在歐洲的工廠在地化,這對匈牙利、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來說是一項受歡迎的投資。

Stellantis執行長Carlos Tavares先前批評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只是掩蓋了歐洲汽車製造商缺乏競爭力的事實,他表示,Stellantis將堅持在中國的「輕資產」策略,主要專注於向中國出口,而不是在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