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就職演說 賴清德:完全沒有挑釁意思

【時報-台北電】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演說時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引發北京不滿。《時代》雜誌13日刊出賴清德總統的專訪,賴清德再就「互不隸屬」論述表示,「我講的是事實,而且這個事實,我不是第一個講,我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他說,蔡英文及馬英九兩位前總統都說過此一立場。

賴稱陳述事實 為團結台灣人民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賴清德立像為封面,他面露期待,眼睛看向右上方,身著就職典禮時相同的西裝。這是時代雜誌今年以來第三度以國家領袖為封面的報導。

賴清德就職後3天,北京就發動環台軍演,國際間對賴能否維持台海穩定,再起討論。

對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所引發的爭議,賴清德辯解,蔡英文在2021年國慶日提出「四大堅持」,就已經有這一項,而且馬英九任內也講過,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賴強調,他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2條與第3條陳述這個事實,台灣在國際法上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的目的是在團結台灣人民」。

但是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兩國互不隸屬」與「兩岸互不隸屬」,絕對是不同概念,賴清德有本事就直接宣布台獨,不要用文字遊戲去欺騙不了解中文的外國人,假裝自己真的想要致力和平。

技巧性翻譯 馬辦質疑從新兩國論退讓

蕭旭岑並發現,總統府中文新聞稿將賴清德接受《時代》專訪的問題,很技巧性地翻譯成「兩岸互不隸屬」,蕭旭岑認為,這表示在美國壓力下,府方悄悄從「新兩國論」退了。因為「兩岸互不隸屬」就沒有違憲問題,與馬英九時期的「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一樣的意思。

廣告

但是,蕭旭岑指出,賴清德在就職演說與專訪文字,講的仍是「兩國」互不隸屬,也沒有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就是「新兩國論」,呼籲賴清德應重申《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定位,宣布兩岸不是兩個國家,如此兩岸才有真正的和平與尊嚴。

賴清德甫於1月13日大選勝出,諾魯卻在次日宣布與我斷交,時代雜誌詢問是否擔憂台灣國際承認及邦交國數量下降?賴清德說,如果邦交國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我們也給予祝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措施,不會影響台灣成為自由燈塔、民主堡壘,「我們並不會擔心」。

談邦交國減少 賴稱並不會擔心

談到如何定義與中共的「尊嚴與對等」?賴清德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也要拿出誠意跟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交流合作,每一個議題都要互利互惠,例如開放觀光及就學,和台灣交流合作時,應該有共同信念,就是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未來邁向和平共榮的目標。

是否擔心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台灣議題上缺乏耐心?賴清德說,他已向國際社會傳達,會根據蔡英文的四大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善盡台灣的責任,「我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跟台灣共同承擔起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創造區域的繁榮,也帶給世界和平的利益」。

賴清德說,「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台灣;一個繁榮的台灣也可以帶動進步的中國」,他不樂見中國經濟變壞,社會出現混亂。台灣跟中國的經貿關係,其實是全球供應鏈分工的結果。

被問到為何反對重啟服貿談判?賴清德說,「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時機已經過了」。

總統府昨日特別將美國白宮國安會前資深官員簡以榮(Ivan Kanapathy)的評論,提供媒體,簡以榮說看過時代專訪後,可看出賴清德是一位富有同理心、積極維持和平的國家領袖,絕對無意製造兩岸衝突。(新聞來源:中國時報─曾薏蘋、張薷/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