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台電靠自己打平 中經院:電價至少漲40%

【時報-台北電】台電連年虧損千億,得靠政府補貼,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表態不支持補助,學者預估,台電若要損益兩平,電價至少還要再漲40%到50%,以目前平均電價每度3.45元換算,將「坐4望5」,達4.83至5.17元間,縱使政府不會讓電價一次漲足,但每回漲價後的預期心理,恐怕使物價短期內易升難降。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呼籲政府檢討能源政策,若讓核二、核三可延役,未來電價漲幅可望減半。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提供商總會刊〈台灣企業面對通膨時代與因應〉中提到,過去10年台灣的平均物價在1%左右,惟近年在基本工資、油價與電價上漲的情況之下,今年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在2%以上,如果在經濟成長沒有變的情況之下,未來台灣中長期的物價可能維持在1.5到2%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電價調漲對物價的影響,王健全表示,央行的估計電價對物價間接、直接影響合計為2.4%左右;而另一份預測,直接與間接的影響可以到3.6%。目前以台電的營運情況,如果損益兩平,電價起碼要漲40%到50%,雖然政府不太可能一次漲足,惟每次漲價所帶來的預期心理,影響力更不容小覷。

另一是國際因素,通膨包含美國仍居高不下、地緣政治如紅海危機等,帶動原物料、油價的上漲,以及服務業價格如房租、通訊娛樂、食物費用的僵固性等,恐讓未來的CPI漲幅都維持高檔。

賴正鎰表示,用電大戶、產業用電電價連3年大幅度調整,企業有感成本大增,使企業不得不轉嫁、民眾有感物價上漲。未來的用電需求大幅擴張,包含AI產業發展、國內電動車數量增加,汽車充電樁等用電需求倍數成長,現在的電力供給絕對不足。

廣告

他表示,政府若不調整能源配比,仍維持燃氣50%、燃煤30%以及再生能源20%,加上經長郭智輝也表態不支持補貼台電下,要讓台電有機會損益兩平,只剩電價調漲及使用核電兩條路可選。

就各種發電成本比較,風力發電購入成本每度電就高達6元、傳統燃氣成本每度成本3元多,若不使用核電,電價一定會大幅增加,而核電的成本不到1.5元,使用核電可有效降壓。賴正鎰認為,以台電的虧損而言,電價要「凍漲」相當困難,若能讓核二、核三延役,有望讓未來電價漲幅減半,搭配研議新型、安全的小型核電廠,更能有效降低上漲壓力。(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