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氣候聯盟結合台積電、台達電等8家企業,預計7月召開成立大會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2050年淨零碳排政策目標,台灣指標企業台積電(2330)、台達電(2308)、友達(2409)、華碩(2357)、宏碁(2353)、光寶科(2301)、和碩(4938)和台灣微軟8家科技巨頭成立台灣氣候聯盟;台灣氣候聯盟會長海英俊今(23)日表示,聯盟已於今年2月取得內政部正式許可籌備,預計將於7月召開成立大會,希望由8家科技企業對供應鏈影響力,進而帶領台灣供應鏈接軌國際。 海英俊表示,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今年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已升溫攝氏1.1度,若升溫攝氏1.5度,將有14%物種面臨高滅絕風險;若升溫攝氏3度,物種滅絕風險則將再增加十倍。同時目前全球有約40%人口生存在面臨高度氣候變遷風險的地區中。氣候變遷已經不是未來的風險,而是現在就要面對的問題。
至於《台灣氣候聯盟》希望從台灣經濟命脈的ICT供應鏈來推動減碳,引領科技產業邁向低碳轉型。聯盟有兩大使命:第一、運用8家科技企業對供應鏈的影響力,帶領台灣供應鏈接軌國際;第二、結合合作夥伴的力量,廣泛與國際組織或各國在台代表處接軌,將全球氣候脈動並引進台灣。
海英俊強調,邁向淨零第一步,就是建立企業碳排放數據的正確性與透明度;第二、是要設定減碳目標與期程;第三、落實執行,運用數位科技提升能源效率及低碳製造,如智慧建築、智慧製造、微電網等;第四、與供應鏈議合溝通,鼓勵支持更多企業付諸行動。
至於企業減碳同時,也能創造商機,例如台達電為全球客戶開發高效電源產品與各式節能解決方案,2010年到2020年出貨的產品已經為客戶共節省335億度電,貢獻環境永續。2017年承諾SBT減碳並落實執行後,透過自主節能、太陽能自發自用與綠電及憑證購買等方式,2018年開始營收成長就和碳密集度脫鉤,台達也更極鼓勵供應商節能,每年與超過90%的一階供應商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互動交流。
而台達電積極接軌國際永續倡議,2017年通過並執行科學化減碳目標 (SBTs),藉由自主節能、太陽能自發自用、購買綠電或憑證等做法,2021年已超越原先訂定2025年碳密集度下降56.6%的目標,全球據點使用再生電力的比例在2020年亦達到45.7%。台達更在2021年宣布加入RE100,積極承諾2030年全球所有據點達成100%使用再生電力及碳中和,並先後和台汽電綠能及富威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PPA),每年採購1,900萬度及800萬度的陸域風電,預計累積可為地球減碳超過27.1萬噸;同時,台達平均每年絕對減碳超過8.2%,下降幅度已超越攝氏1.5度目標,為達到淨零排放(Net Zero)奠定基礎,更進一步加入「奔向零碳(Race to Zero)」倡議,設定呼應攝氏1.5度減碳路徑的淨零碳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