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尿急褲底濕?當心4大症狀為「膀胱過動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常常急尿、頻尿,不一定是膀胱炎,有可能是「膀胱過動症」,好發於中老年婦女,目前沒有確切病因,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林志杰表示,此疾病可透過生活型態調整,嚴重者則使用藥物治療,再後一線的治療,也有肉毒桿菌膀胱注射施打的治療。除此之外,患者也可透過於體內植入「薦神經調節器」進行治療,但要價昂貴負擔不易且有風險,因此患者可選擇以貼片方式進行的「經皮脛神經電刺激」治療,以電能刺激後脛神經,經由神經調節可以抑制膀胱的肌肉過度活動,減少不正常收縮。

膀胱過動症好惱人!急尿、夜尿、頻尿、尿失禁纏身

林志杰醫師表示,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對「膀胱過動症」的定義,主要就是出現急尿,可能合併因急尿產生的尿失禁,亦即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伴隨出現頻尿、夜尿,這4大症狀,則為膀胱過動症。不過還得跟其他疾病區分,因膀胱過動症可說是一種由很多症狀所產生的症候群,因此泌尿科醫師診斷前,要先驗尿或超音波掃描,排除其他病理狀況,如泌尿道感染、膀胱腫瘤、間質性膀胱炎等疾病。

該如何確切評估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林志杰醫師表示,可透過由日本的學者本間教授提出的「膀胱過動症症狀問卷」(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進行評估。此問卷針對4大症狀打分數,患者須進行3個整天的排尿紀錄,觀察每次尿量分布狀況,以及有無急尿與尿失禁等,以輔助診斷。

若診斷為膀胱過動症,醫師還會研判嚴重程度。林志杰醫師指出,可分為乾(Overactive Bladder Dry)、濕(Overactive Bladder Wet)二種。「乾」通常指的是會有急尿的症狀,但還沒有嚴重到伴隨著有尿失禁的程度,而「濕」指的是會伴隨急迫性尿失禁的狀況,甚至有的患者會天天上演尿濕換褲子的劇情,屬於較嚴重的情形,也會因尿濕褲子及尿騷味而影響社交生活。而「乾」的患者,因病情較不嚴重,生活並無太大困擾,反而不願就醫,但隨著年紀增長,行動力下滑,也有可能會從「乾」的進展到「濕」型的膀胱過動症,因此建議仍要好好就醫治療。

調整生活型態或服藥 為常見治療方式

林志杰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的最低治療準則,是以調整生活型態與行為為主。例如從飲食方面,患者應少喝咖啡、可樂,等飲料刺激膀胱導致頻尿。若有夜尿,應盡量減少晚間飲水量,或患者本身有心血管問題,如心衰竭,水分容易滯留雙腿,會建議患者白天盡量抬高雙腳,讓水分回流心臟。若有急尿症狀,鼓勵患者可在尿量少時就先排尿,降低尿失禁的可能。

通常能進行生活調整且效果良好的患者大多不嚴重,若病情無法控制,則會進入第二線藥物治療。林志杰醫師表示,目前有2種藥物,一是「抗乙烯膽鹼類藥物」,可抑制膀胱收縮,但容易造成便秘、口乾、頭痛、眼部病變更嚴重等副作用。二是「β3腎上腺素受體促進劑」,副作用較少,但有高血壓的人要注意用藥,「有些人以一種藥物治療,不一定有效,所以現今會以合併2種用藥進行治療。」

不想服藥 也可透過「電刺激」改善膀胱異常收縮

林志杰醫師表示,根據台北榮總院內研究,發現患者服藥後可達約7成療效,但有些患者覺得症狀不嚴重,或是擔心長期用藥傷腎,因此自行終止治療,失去改善生活品質的機會。近兩年,國內開始有人引進國外已被認可的治療,其中一種治療方式是以手術,「薦神經調節器」,為兩階段手術,第一階段先從薦骨的第三個椎間孔置入電刺激器,經過測試一、兩星期,若是有治療的效果,第二階段手術是將電池植入臀大肌上方處,誘發電刺激以改善膀胱過動症,然而這兩階段植入「薦神經調節器」要價70多萬,尚須自費不受健保給付,實際上讓許多病人難以負擔。

另一種是以類似針灸的方式,扎針於腿部的後脛神經處(Per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 PTNS),進行電刺激,但扎針仍比較有感染風險,林志杰醫師表示,近期研究以貼片的方式(Trans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 TTNS),貼在患者腳踝內側進行電刺激,稱之為「經皮脛神經電刺激」,雖然可能沒有如扎針那麼強的效果,這項治療已獲歐洲與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的認可,用於藥物治療後的後線治療,提供患者更多元的治療選擇,目前國內也有臨床試驗正在推行。

【延伸閱讀】

無痛性血尿恐是癌 醫揭「危險因子」

夜尿增加死亡率?! 當心年紀越大越明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7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