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拯救錢包

新聞提要■通膨下民眾錢包變薄,連應付開支之首「食」都成為問題。但不用擔心,多原因疊加下「剩菜盲盒」現正興起拯救錢包。

當前台灣,不少消費者固定會在晚間特定時段走入超商,僅挑貼有「65折」、「7折」等標籤的生鮮食品選購。這種「即期品特價」模式一直都有,生鮮食品領域更為頻繁,在台灣近年由通路之王超商帶起該模式的盛行;大陸則是近年則吹起類似的「剩菜盲盒」風潮,這種風氣值得關注,在台灣外送同樣盛行當下,或許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店家跟進此模式。

目前大陸流行的剩菜盲盒,可用福袋與台灣烘焙坊偶爾出現的NG蛋糕概念來理解,有些將數個麵包或壽司等餐點裝入一袋,有些是店家混搭菜品成一個餐盒,一組販售人民幣(下同)約10多元,通常價格可能是內容物原價3~6折,但也心知肚明,內容物是即期品或店家剩餘較多的食材與餐點,所以通常以壽司、麵包等食材新鮮程度明顯的業者最多。

在台灣,生鮮食品即期特價還很少走盲盒福袋路線,通常是明確知道要買哪個商品,再以商品定價折扣,如超商與大賣場即時食品會貼上65折、7折標籤,又如壽司或麵包店打烊前有買一送一、買三送一等優惠。

大陸則在多因素疊加下,即期特價成為盲盒福袋玩法,首先是當地餐飲消費以外送、手機訂餐自取模式為主,所以即便店家剩菜盲盒包裝透明,消費者依然會在付完款真的拿到餐盒時,才會有今日究竟買了什麼的謎底揭曉感。

其次,剩菜盲盒模式在美國等地早風行,由海外留學生與華人透過大陸小紅書等平台傳播回東方,掀起大批餐飲業者跟進。而且,這種文化也符合當下環保節約,以及大陸近年曾推行的「光盤概念」。

廣告

開箱盲盒 成潮流標籤

尤其,大陸如泡泡瑪特盲盒玩具等帶起風氣,加上社群網路能傳播分享經驗,開箱盲盒反成一股潮流標籤,吸引不少人專程在特定時段,比拚手速搶餐廳的限量剩菜盲盒。

該原因也逼使商家將剩菜盲盒視為商業模式的一環,盒飯財經引述餐飲業店長指出,這談不上是好生意,在打烊前半價賣產品其實利潤更高,且許多業者早有一套處理剩菜的方法,但當前可能流量噱頭與環保風氣,總部就會要求旗下門市每天要有一定數量的盲盒。

但根本原因,依然是全球經濟衰退及物價上揚帶來的民生痛苦,網易數讀引述數據指出,主要中式快餐連鎖品牌以「一葷一菜一湯一飯」配置,平均也要40元以上,一個套餐價格也位在28~50元區間,如此吃一個月要花費逾1,700元,而較高薪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可能也僅7,900元。報導引述調查指出,43.7%民眾吃中式快餐預期在20元以下,多達85.2%不接受超過30元價位。

因此剩菜盲盒的出現成為許多人錢包救星,如一個10出頭價位的麵包盲盒,可能有2~3個大麵包解決多日早午餐所需。盒飯財經還引述網上文章,有民眾描述在最窮的時刻發現有剩菜盲盒這種玩意兒,給予實際的生活幫助。

食安風險高 紛爭恐頻傳

不過潛藏其中風險可想而知,即期食品原本就有較高風險,加上並非明物販售、走盲盒模式,吃到什麼、內容物划不划算,僅取決於當天店員一念之間,加上監管法規不一定能立即管理該領域,能預期食安、品質管控、盲盒價值差距過大等問題會被頻繁投訴,如何保持品管、要不要續推該服務,會是餐飲業者下個課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弘凱車用耕耘有成 營運樂觀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