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罹病、住院的老人容易「譫妄症」,為何經常與憂鬱症、躁鬱症及失智症混淆?

文:Care724

什麼是譫妄症?譫妄症(譫,讀音同沾)是一種急性發作的精神疾病,好發於剛罹患疾病以及剛住院的老人族群。譫妄症該如何治療與照顧?譫妄症會好嗎?譫妄症為何經常與憂鬱症、躁鬱症及失智症混淆?以下為您解答。

阿嬌因為父親住院不久後就開始情緒不穩、胡言亂語,還搞不清楚白天黑夜,所以不敢讓父親直接出院回家,想要繼續留院或是送往老人照護中心,旁邊病床的看護簡大姐有經驗,告訴阿嬌晚一點作決定。

阿嬌:「我爸怎麼會突然這樣啊,他的腦袋一直都沒有問題啊,是不是醫生沒把他治好啊,這樣怎麼敢讓他回家?」

簡大姐:「你爸爸之前有過這種狀況嗎?」

阿嬌搖搖頭:「都沒有啊……」

簡大姐:「那我看……還是要讓醫生檢查一下,可能是譫妄症喔!」

阿嬌:「甚麼是譫妄症啊?」

認識譫妄症

老人家的身體素質與年輕人不同,所以會因為藥物或是疾病的影響,而發生大腦急速退化失去功能的現象,這種大腦器質性的急性改變,稱為譫妄症。譫妄症經過細心的治療和照護,是可以緩解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但是也有研究顯示,譫妄症和失智症仍有一定的關聯,譫妄症甚至可能加速失智的惡化。

超過三分之一的70歲以上長輩曾在住院期間發生過譫妄症,髖關節骨折手術及心臟手術術後甚至有高達50%老人罹患譫妄症。生命末期的病人,出現譫妄症的機率高達50%甚至90%。

譫妄症是可治癒的

譫妄症會好嗎?答案是有機會的。譫妄症(delirium)是一種急性認知功能障礙,譫妄的病因是因為腦發生瀰漫性代謝障礙,致使大腦功能失調,在短時間內(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的意識障礙、注意力問題,且意識狀態在一天之內可能時好時壞,出現認知功能改變(如記憶缺損、失去定向感、語言障礙),亦可能伴隨有知覺的改變,初期大部份為暫時性的,是可逆可治癒的,只要找出致病因素即時治療,大腦功能會逐漸恢復,反之不好好治療的話,可能會變成癡呆或死亡。它在住院之高齡族群盛行率可達約50%,但大約30-40%的譫妄症是可預防的。

罹患譫妄症的原因

譫妄症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

1. 住院因子誘發譫妄症

65歲以上老人或患有失智症、慢性腎病、慢性肝病、多重慢性病及多重用藥的老人、以及視力不佳、聽力不佳、營養不良、慢性失眠,或有曾經中風、不良於行、長期酗酒等等因子,有一項或多項便是好發族群,容易在住院時發病。或在加護病房中有身體約束、放置導尿管等導路,或住院開始使用鎮定劑、安眠藥,使用緩解腸胃道、泌尿道平滑肌痙攣的藥、酗酒者因住院而突然停酒等等。

2. 疾病因子誘發譫妄症

經歷麻醉與手術,或者因骨折,感染、中風、脫水、器官發炎等原因入院,或是有低血氧、低血糖、急性肝腎衰竭,以及有疼痛、便秘、失眠還有血液酸鹼或離子不平衡、維他命B缺乏,都容易好發譫妄症。

統計指出,內外科住院的老年人,約有 30%會出現譫妄症,加護病房甚至可高達 70%至 80%。譫妄症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在失智症病人的身上,譫妄症也可能慢性化斷斷續續地出現。

如何照顧譫妄症老人

重點在於預防一些生活上的危險,如避免脫水、便祕、營養不良、嗆到、過長時間躺床、日夜睡眠混亂、資訊刺激過少等等。

另外在有醫囑的情況之下,可以適當用鎮靜劑或安眠藥,以免病人過度躁動或是睡眠混亂,對病人肢體的束縛也是在醫生許可下,防止病人過於躁動或傷人才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儘早讓病人下床活動,避免臥床失能,可每日協助長者至少一天下床兩次,鼓勵白天多活動或進行復健,利用病房的多功能休息室提供開放性的公共空間,鼓勵病人下床,家屬陪伴用餐,增進家人互動。

看護照顧譫妄症病人小撇步

譫妄症的病人不是失智症,不會一整天都意識不清楚,更不是「老番顛」,要有耐性,建立良好溝通關係。

接觸時,用其熟悉的名稱稱呼他,並自我介紹。

溝通時宜用直接簡單易懂的字句溝通,降低混亂感。溝通內容可以是日常生活熟悉的事,藉由語言、非語言的方式,以建立良好的照護關係。

晚上提供安靜環境,促進休息與睡眠,若睡不著,就鼓勵躺床休息。保持舒適的環境,以促進休息。

另外在有醫囑的情況之下,可以適當用鎮靜劑或安眠藥,以免病人過度躁動或是睡眠混亂,對病人肢體的束縛也是在醫生許可下,防止病人過於躁動或傷人才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只要愛心、耐心、細心的陪伴,譫妄症有一定的機率是能緩解或是改善的。

延伸閱讀
【音樂】陳昇將自己的跨年演場會類比為春晚,這樣的自嘲倒也不是憑空而來
經濟、疫情拖垮拜登政績,民主黨年底期中選舉恐遭共和黨「紅潮」滅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