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忽拔上顎智齒風險 口腔鼻竇相通應及早治療
文/黃暘凱
圖: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黃暘凱醫師
君君拔完上顎智齒已經一個禮拜了,在一次不自覺地用力打噴嚏後,就一直有喝水或飲料時,這些液體會不自主從鼻子流出的現象,甚至慢慢開始覺得鼻腔和口腔中有異味,以及傷口有濃稠分泌物的出現,回診經醫師檢查後,原來是上顎智齒的傷口出現了「口腔鼻竇相通」合併慢性鼻竇炎的狀況,經過數周的藥物及手術治療之後,君君終於不再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而回歸了正常的生活。
在拔完上顎後牙(小臼齒或大臼齒)後,少數機會下患者會出現「口腔鼻竇相通」的併發症,在日常飲食的時候,會有液體或磨碎食物進入鼻竇腔裡的感覺,並且會不自主地自鼻子流出,或是在喝水時變得容易嗆到。口腔鼻竇相通雖然不那麼常見,但卻是相當重要且必須追蹤甚至手術處理的併發症。
正常的狀態下,口腔與上顎竇之間是完全分隔開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口腔與上顎竇間會出現不自然的聯通管道,這相通的狀況即為「口腔鼻竇相通」,若經過一段時間相通沒有癒合或修補,甚至會有上皮細胞進入這相通間的管道,進而產生「口腔鼻竇瘻管」,便會成為病理性永久的相通。
口腔鼻竇相通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接受上顎後牙的拔除,在上顎竇明顯氣室化或是後牙牙根生長深入鼻竇的情況下,拔牙就有較高的機會發生口腔鼻竇相通,其中以第一大臼齒發生率最高,其次為第二大臼齒,再來才是智齒(第三大臼齒)。
一般來說,拔除上顎智齒大約有0.08%至0.25%的機會會出現口腔鼻竇相通的併發症。除了拔牙之外,若上顎骨出現骨折、囊腫、腫瘤、感染、壞死等疾病時,也有可能會出現口腔鼻竇相通的情況。
治療方面,會考量口腔鼻竇相通的成因、位置、破損尺寸來擬定治療計劃。其中,破洞的大小為治療上最重要的依據,基本上可視缺損尺寸分為三個治療方向:
1、 小型缺損:
小於2mm的破洞基本上並不需要特別處理,只要確認完整的血塊存在傷口之中,持續觀察並等待正常的傷口癒合機制將破洞修復即可,而在傷口中放置止血棉或膠原蛋白,也能夠幫助血塊的形成及穩定,增加相通修復的機會。
2、 中型缺損:
2~6mm的破洞則需要較為積極的介入,可在傷口中放置止血棉或膠原蛋白,並以縫線縫合傷口(常用八字縫合法),以形成穩定的血塊幫助癒合,並搭配抗生素、鼻塞藥劑等藥物治療。
3、 大型缺損:
大於6mm的破洞基本上已經不能期待自己會自然癒合,需要由醫師藉由頰側皮瓣、腭側皮瓣或是頰脂墊島瓣等手術方式將其關閉修復,並搭配藥物治療,才有機會獲得痊癒。
術後傷口照護的部分,若是被拔除的牙根靠近鼻竇,或是口腔鼻竇相通發生並接受治療後,都會需要患者於兩周內避免使用吸管,並盡量不要有打噴嚏及擤鼻涕的動作(若真的需要打噴嚏及擤鼻涕,請務必張開嘴巴),以防止鼻竇內產生過大壓力造成鼻竇黏膜或修補皮瓣的破裂,進而產生新的口腔鼻竇相通。而若於術後兩周內出現喝水或飲料從鼻子流出的現象,則須盡快回診接受醫師檢查。
作者簡介/
⿈暘凱醫師
現任:旭森口腔外科診所院長
學歷:
台北醫學⼤學牙醫學系學⼠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顎⾯外科碩⼠
經歷:
台北醫學⼤學附設醫院牙科部口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奇美醫學中⼼牙科部口腔顎⾯外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口腔顎⾯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台北醫學⼤學口腔醫學院部定講師
德國⼤學醫院Uniklinik RWTH Aachen進修醫師
葡萄牙Lisbon Malo Clinic進修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