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治沙工程 沙漠綠州、牧民變蟹農
為了帶動內陸經濟,以及不讓北京受沙塵暴影響,中國大陸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治沙工程」,這次我們就直擊了內蒙的庫布齊沙漠,它不採種樹的方式,而是引黃河水治沙,真的讓沙漠變綠州,牧民變蟹農。
浙江遊客:「震驚得很。」
沙漠裡長出這麼一片綠葉,從來沒有看到過。
內蒙民眾照日格圖:「以前這一塊都是大沙漠,根本就沒水,然後就感覺,這裡面能放點水,真不可思議。」
是的,這一片綠洲,就在內蒙庫布齊沙漠的腹地,2016年以前,這裡還是漫天黃沙,乾旱缺水的荒漠,如今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TVBS北京特派陳相如:「捕螃蟹,對不對,(對),大哥有嗎?有嗎?(有),(有大一點的)。」
額定生42歲內蒙人,放了一輩子的羊,他從沒想過有一天,竟然在同一塊土地上,養起了螃蟹。
杭錦旗吉鎮黃芥壕村村民額定生:「就大沙,沙,沙漠,沒有水,水放進來以後,草長得好,有水產,(牛羊)也不用養,夏季放出去,冬天帶回來就行了。」
200多頭羊賣掉九成,畢竟內蒙的冬天,還是得靠羊隻生活,2018年把賣羊的45萬台幣收入,拿去買河蟹蟹苗,夏天就靠養殖業。
杭錦旗吉鎮黃芥壕村村民額定生:「(那現在的話),(一年大概可以掙多少錢),純利潤嗎?純利潤就是5到6萬塊錢(人民幣)。」
當我還在好奇,沙漠裡誰要買水產啊,沒想到船都還沒靠岸,真的有人在岸邊等。
鯰魚3.6斤,螃蟹走批發,整桶賣,當蟹農的收入,等於當地受僱者一年的年薪,別忘了他還有牛羊。
不放牧以後,牧民轉行開民宿,經營旅遊業,小紅書開頻道當博主,和祖祖輩輩的過往生活,差異甚大。
這裡位於黃河几字灣的最北端,緯度高,冬天黃河結冰,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引發水位上漲,有時候聚集成冰壩,水位被大幅抬高,化冰時就容易漫成決堤,2008年就曾造成45億台幣的經濟損失,而且,水患跟水資源是兩回事。
鄂爾多斯杭錦旗水利局長劉海全:「像我們(內蒙)杭錦旗,年平均降水量大約270到280毫米,蒸發量很大,每年大概在2000毫米,而且我們這個地方十年九旱,降雨分布又不均勻,(水源)只有這一條黃河,但是黃河,我們因為有上游、下游、中游,都要用它的水,我們都要有節制的用,所以水資源還是相對匱乏的。」
一面是水太多,一面是乾到風一颳就沙塵暴,當地政府決定變害為利,引水治沙。
鄂爾多斯杭錦旗水利局長劉海全:「引水治沙,大約投資4000萬(人民幣),到目前已經形成了100多平方公里生態面積,如果這麼大的面積,要靠我們人工去種植綠化的話,100平方公里,大約花上億(人民幣),1.5億(人民幣)左右。」
整治庫布齊沙漠之所以迫在眉睫,因為它距離北京僅800公里,六級以上的大風,一夜就可以颳到天安門廣場,是懸在大陸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拍攝到一半,勘查的工程師,突然接到一個救援任務,同仁車拋錨了。
TVBS攝影林隆士:「我們來救你了。」
眼看天色越來越暗,全黑就出不了沙漠了,因為看不清前方,很容易撞上沙丘。
看似美麗的沙海,其實暗藏危機,駐守沙漠人員的艱辛,未親身經歷很難體會。
美國民眾:「這裡,這裡需要水。」
希臘民眾:「房子著火了,快點來幫忙,快叫消防車來,快點。」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努利斯:「攝氏38度,我們已將其視為新北極氣溫紀錄。」
路透記者:「70億噸的降雨量,三天之內降在格陵島,這也是有紀錄以來最大雨量。」
而比起肉眼可見的危險,影響各層面的極端氣候,更難應付。
TVBS北京特派陳相如:「我就跟著救援人員,到(河南)鳳城開發區裏頭,去救幾位,現在還受困在裡面的災民。」
從河南千年一遇的超大豪雨,北極圈溫度飆至38度,北極熊都要流汗了,到美國罕見的12月龍捲風,和驚人沙塵暴,再再警示人類,全球暖化已經失控,蝴蝶效應下,這樣的極端氣候,要嘛不下雨,要嘛下暴雨或高溫,打亂了植物生長,也間接影響治沙成效,這些科學家感觸很深。
大陸中科院西北院研究員何明珠:「70%的雨降到春季,跟70%雨降到秋季,七八九三個月,這樣的話,它產生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科學無國界吧,它(蒙古國)那個地方,都是岩層暴露,你想它如果吹起來,就像沙塵暴一樣,可能吹到,不光它的國家,可能吹到全球其他地方,我覺得真的是,可能人類,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不是說它一個國家的問題。」
中國沙區的政府和科研人員花了5年引黃河水治沙,花了68年用鐵路防沙經驗,開疆闢土,如今還得繼續努力動腦,才能趕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治沙新課題。
更多 TVBS 報導
北京環球第一個嚴冬人氣降 TVBS直擊樂園抗寒招術
荷蘭記者連線冬奧開幕突遭拖出鏡頭外 棚內主播看傻眼
沙塵暴襲捲北京 城陸治沙新利器:藍藻
陸荒漠化面積27.4% 「科技種樹」與沙爭地科技種樹